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财经要闻  >  经济民生
搜 索
代币发行乱象:靠项目白皮书“圈钱” 利润堪比贩毒
2017-09-05 10:18: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靠一纸项目白皮书“圈钱”利润堪比贩毒

  ICO接棒P2P成金融乱象重灾区

  看似“高大上”的区块链峰会被叫停,部分代币从交易所下架,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公开融资,地方已开展清理整顿……曾经风光无限、创造一系列“造富神话”的ICO(首次代币发行),正在成为过街老鼠。

  记者调查发现,监管大棒背后,正是占比相当高的ICO项目打着区块链应用幌子,肆无忌惮疯狂“圈钱”的乱象。“韭菜”一茬接一茬被收割,普通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监管出手,将刺破不断膨胀的市场泡沫,有效治理市场乱象,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ICO频出一夜造富神话

  ICO到底有多火热?在百度戒赌吧,一条帖子标题为“做什么能挣到钱?我现在手里有13万,干什么一天能挣1千?”有网友回复:“来搞区块链项目吧,稳稳一个月30%收益。”其实,处在癫狂中的ICO利润远不止30%,甚至堪比贩毒。

  最近,国内比特币价格一举刷新历史记录,突破每枚3万元人民币大关。据国内三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的火币网数据显示,进入8月以来,比特币单月涨幅高达59%,莱特币涨幅达45.6%,以太坊涨幅达88.2%。

  “比特币价格屡创新高,与ICO监管日益趋紧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火币网首席运营官朱嘉伟说。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ICO风险警告投资者:这些声称拥有ICO技术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的两种欺诈可能;国际比特币交易平台bitfinex已经暂停向美国普通消费者提供ICO交易服务;8月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样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监管规定,某些代币出售等同于证券发行。

  为规避风险,一些投机性资金开始从ICO项目向比特币、莱特币等市场较为成熟、风险相对较小的数字资产转移。

  ICO究竟为什么能让人如此疯狂?其实,ICO是依托区块链项目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这些项目募集的不是人民币、美元等法定货币,而是比特币或以太坊。而它发行的代币被称为虚拟数字货币,可以在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和流通。

  “ICO其实打的就是IPO的擦边球。”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等业内人士指出,ICO以区块链世界的IPO自居,和普通IPO销售公司股份不同,ICO销售代币,形式上更类似众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向投资人讲解公司计划,通过兑换代币来筹集资金。

  随着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出现,ICO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通过该平台只需短短几分钟就能创建出一个新的代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井喷,让没有赶上比特币红利的投资者开始把目光转向ICO,进一步推动了ICO的疯狂。

  据报道,一家ICO创业公司在短短三个小时内就吸引了超过1.5亿美元,迄今已募集了13亿多美元。不久前,前高盛高频交易员通过ICO项目,短短4天募到5.5万个比特币和31.6万个以太坊,价值2亿多美元,融资速度之快,金额之大轰动一时。

  国内火爆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外,ICO一夜暴富的神话不断刺激着投资者涌入。被戏称之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曾创立一个名为EOS的区块链项目,仅用5天时间就在ICO平台上融到1.85亿美元。7月2日,这一项目在二级市场市值冲到50亿美元。而在前几年,李笑来的公开身份还是新东方的一名教师。

  国内ICO项目量子链发行的代币,不但融资数额巨大,涨幅更是惊人。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一天涨幅达33倍,这也是任何投资项目难以比拟的。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指出,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共计43家。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数达10.5万。而国际相关报告则认为,中国可能有超过两百万人参与过ICO。

  ICO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已经开始挑战传统融资方式。据国外研究公司数据统计,上半年,全球ICO规模超过5.6亿美元,远超通过风险投资(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由于ICO筹措的主要资产是比特币、以太坊等,导致近半年多来,仅ICO给比特币等市场创造的需求,就足以刺激其价格暴涨。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