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不是“第一次”,希望儿子经历磨难
为何要带着儿子去徒步经历磨练?张伟说,一方面是自己喜欢户外运动,更重要的是让儿子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与成长中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吃苦耐劳、勇敢坚毅的性格,“如果是女儿,我会带她去环游世界,看一切美好的事物;但儿子,我希望他经历磨难”。
张伟清楚记得,2015年暑期前夕,他向家人提出带儿子去“穷游”的想法,遭到强烈反对,9岁的儿子更是不理解也不想去。但面对压力和质疑,他毅然带着儿子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穷游之旅”。他们在云南、广西等地,徒步、爬山、住农家、做农活、住帐篷、摆地摊、打工换宿等。
第一次旅行用时40天;2016年暑假,第二次旅行开始,这一次他们走进了贵州。张伟称,这一次,儿子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逐渐开始喜欢上“穷游”;家人感觉到了图图的变化,逐渐从反对变为理解和支持。
张伟在此次徒步的游记回顾中这样写道:很多时候我会忘了你才12岁,只有每当到达目的地后,你为奖励你的一瓶饮料而高兴得忘了伤痛的时候,我才想起你还是个孩子。或许,你现在不懂徒步318和穿越这段路的意义,但以后的某一天你会明白,它的美。
2
十多岁的孩子经受磨难太早了?
很多人也许会问: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去经受磨难,是不是太早了?
在张伟看来,时间刚刚好。因为8岁到12岁是步入青春期前的一个阶段,正是孩子塑造性格的重要时机。他认为,在这个阶段如能以孩子喜欢的方式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培养出家长之外的感情,赢得孩子信任,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榜样和示范,对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期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3
3年“穷游”孩子变得比同龄人更成熟
经过3年来的“穷游”,张伟发觉儿子正在慢慢长大,思维和观点都比同龄人更成熟,这正是他愿意看到的。
“第一次摆地摊,他远远地站在一边不敢靠近,更不敢叫卖。”张伟笑着说。到了后来,儿子会认真分析、精心准备,然后热情地向顾客推销和展示,去年在贵州镇远,他还勇敢地去宵夜摊推销水母。张伟也坦言,儿子的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但良好的品行、坚强勇敢的性格以及独立的思维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他说,这次徒步之旅引发的广泛关注,对儿子的心理带来一些压力,不过他还是能正确面对。开学后,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很关注此事,班主任及大多数家长都还是表示认同。对此,张伟感到一丝欣慰。
4
不赞成刻意模仿历练孩子因人而异
“不是只有徒步才能历练孩子,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张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其实,他不提倡这种形式,也不赞成刻意效仿。对于孩子的苦难教育,他只是选择了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因此他建议其他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质,选择适合的方式去历练孩子,因人而异。但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