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店后厨操作更规范卫生
“这个挺好的,安了之后,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后厨的情况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我们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了。”赵师傅说,“客人们看到我们后厨的情况,吃的也就放心了,他们满意,下次还会再来,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这个可能是能规范一些吧,以前发生过一些事,现在有摄像头了,让顾客能看到厨房的一些正常操作,干干净净的,都很清楚。”一家餐厅的经理郭先生说,“簋街这边是示范区,安装了这个,对簋街发展有利,人多了我们的生意也好做。”
记者了解到,2017年北京全面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尤其在大型商圈内,连锁企业在“明厨亮灶”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严格规范餐饮业经营行为。目前北京已有10余个商圈开展“明厨亮灶”工作,8722家餐饮单位已完成“明厨亮灶”改造工程。
市民“点赞”餐饮店透明厨房
“在东直门逛街后,再来这边吃饭。”记者在簋街遇到正在路上寻找饭店的王小姐。王小姐说,“看想吃啥,然后上网看看评价差不多就能定了。”
当被问到在外吃饭有没有遇到卫生问题时,王小姐坦言,她曾有过在外边吃饭后拉肚子的情况。在外面吃饭,卫生问题确实是件令人担心的事。
王小姐并不知道“明厨亮灶”。听完记者解释,她说:“这个好。出去吃饭,口味能尝出来,卫生却看不见。大部分饭店看着都很干净,谁知道后厨是什么情况。有了这个屏幕,厨房的情况一目了然,我们消费者也就放心了。”
记者在簋街采访多名消费者,受访者均认为“明厨亮灶”是个惠民工程,透明厨房,吃得更放心,消费者拍手称赞。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明厨亮灶”的范围和内容都将扩大,不仅要公开后厨,还要公开餐具清洗、食材清洗过程。此外,供货渠道和资质、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及健康状况也将实现全公开。处于监管盲区的网络订餐也将引入“明厨亮灶”,实施“阳光餐厅”工程。入驻网上订餐平台的餐厅,将试点安装摄像头,后厨加工过程、食材进货渠道都可在App上实时查询。
记者手记
“明厨亮灶”是指餐饮服务单位采用隔断矮墙、透明玻璃幕墙、视频显示、网络展示等方式,将餐饮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公开展现给消费者,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据媒体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拟研究出台“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工作的指导。实际上,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部署开展“明厨亮灶”工作。截至2015年11月底,各地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单位已达到41.90万户。
在餐饮业推广实施“明厨亮灶”,是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餐饮安全监管方面转变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的有益尝试。
“明厨亮灶”工程的推进,使得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在透明厨房的环境中,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加工制作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部分餐饮服务单位后厨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此同时,“明厨亮灶”工作也反映了食品安全监管在法治轨道上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过“明厨亮灶”,初步实现了餐饮安全监管由“他律”向“自律”、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同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可以说,“明厨亮灶”工程的推行,是食品安全领域法治建设的一个力证。记者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