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用真人照片蒙混过关,行不行呢?
除了数据算法,硬件在人脸识别中也是另一位“门神”,王进介绍,最早出现在手机上的摄像头是单镜头摄像头,随后出现了双镜头摄像头,苹果公司新一代产品中采用的是深感摄像头,会投射超过3万个肉眼不可见的光点,为用户的脸部绘制精确细致的3D图,用照片等东西冒充是通不过的。
“单镜头摄像头只能拍摄平面的图片,而双镜头摄像头则类似于我们看的3D电影。深感相机则可以采集深度信息,例如判断鼻子和耳朵之间的距离,面部的立体程度,是目前图像采集中功能最强大的摄像头。”王进说。
“人脸识别目前最大的瓶颈是活体检测,简单地说就是确认镜头前被识别的是一个真正的人类。”王进告诉记者,把人区别于图片、投影、视频以及一切冒充的手段一直是领域内在不断研究的课题。如今的算法已经能很好地过滤掉真人照片等“李鬼”。
未来该担心吗!
能判断微表情,内心秘密将难以隐藏
人的面部细微表情,往往是内心世界的反应。人类用表情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可能被用于欺骗,但多数时候也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既然人脸识别能够辨识出不同的人,能不能辨识人的表情呢?王进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在几年前也做过测试,人面部的微小动作识别并非难事,只要加入数据库分析,未来在摄像镜头前面,人的一些内心活动也将没有遮拦。
《经济学人》杂志说,对面部细微表情进行持续性的识别、记录和分析,可能会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如果妻子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觉察丈夫的每一个强压下去的哈欠;老板用这种技术,觉察到雇员每一丝恼怒的表情,婚姻和职场关系会变得更真实,但更可能因为人们无法再隐藏真实想法,从而更加紧张。社交互动的基础可能也会改变,依靠表情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或许要被颠覆。
新闻多看点>>
“反人脸识别”技术也在进步
1/反人脸识别化妆
德国艺术家亚当·哈维研究出反人脸识别技术化妆,主要是模糊鼻子、眼睛和脸形等面部特征。他的项目中还有一种类似迷彩的头巾,由很多大大小小的人脸图案组成,能让人脸识别设备发生紊乱,干扰其算法。
俄罗斯黑客也开发出了一种“反人脸识别算法”,以化妆的方式在脸上画出特定的线条,以此干扰面部识别技术。
2/反人脸识别眼镜
日本专家研制出一种眼镜,有点像睡眠眼罩,是网眼状的,不影响视线,却能降低鼻梁和眼部等关键区域的反光,从而干扰数字面部识别软件。
此前他们还开发出一种装有近红外LED灯的反人脸识别眼镜,这种光线人眼不可见,在摄像头下却很亮,使人脸识别软件无法发挥作用。这种眼镜虽然很有效,但太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