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日报》迎接十九大特别报道”之三
记者观察:《人民日报》31省5年数据惊艳
近日,人民日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内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每天以八个版的篇幅,全面反映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在“不平凡”的五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五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56.2%;民生领域占财政支出预算比例大幅增长……多项数据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实质性转变。
在人民日报该组特别报道中,“数读”栏目颇为抢眼。各地区以数据图表的形式清晰直观地亮出经济、民生、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成绩单。人民网通过分类梳理数据,总结透视出五年来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亮点。
20省服务业占GDP比重最高“三二一”结构新增5省

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对经济的贡献率是人民日报该组报道最为关注的数据之一,几乎每个省都在省委书记的署名文章或“数读”栏目中重点提及。
人民网梳理发现,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达到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高,其中12省占比超50%,撑起当地经济“半边天”。五年中,山东、四川、湖北、浙江、江苏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
在一些第二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的地区,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在稳步提升。截至2016年,宁夏、内蒙古、河南、福建、河北服务业贡献率分别达到49.8%、47.2%、49.3%、56.0%和近60%,均较2012年有大幅提升,其中福建服务业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近五年,传统工业大省吉林全面打响了服务业发展攻坚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40%;青海亦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4.5%。
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经济增速放缓保障不放松
“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随意挤压。”去年5月,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切实托住民生这个底。
在人民日报该组特别报道中,民生领域支出、尤其是民生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在各项数据中尤占篇幅——
西藏、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湖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云南、海南等14个省区市明确给出了五年来民生占财政预算支出的占比数据,普遍在70%以上;青海、山东、安徽、黑龙江等4省五年来民生领域支出的年均增长均在10%以上。此外,许多地区还列举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细分领域的数据,反映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一施政理念的切实转变。
陕西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五年来累计投入1.6万亿元,成为公开数据中比例最高的省份。
“辽宁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投入不降反升,兜住民生底线,坚决防止经济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上面。”辽宁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的比重从70%提升至75%以上,实现了向百姓作出的承诺。
青海不断加大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把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补助增量的70%以上用于基层,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投入分别达到714.2亿元、138.6亿元、834.6亿元、429.4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资金投入最多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