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洋网讯 趁着张玉田船长从国外回到老家河北固安做短暂停留又即将奔赴欧洲的间隙,记者采访了这位大名鼎鼎的船长。他是首位驾驶中国商船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船长。他从一名水手做起,为航海事业奉献了30年。今年已53岁的张船长尽管不善言辞,但叙述的话语字字有力量,他首航北极东北航道遭遇重冰区、走波斯湾航线与海盗擦肩而过的种种经历,听起来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驾驶中国商船五次航行北极东北航道
2013年8月15日,中远海运集团永盛轮首航北极东北航道,作为永盛轮船长的张玉田心情很激动:“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经准备了很久。”2012年,中远海运集团就开始为此次航行进行各种准备,还聘请了许多专家指导。张玉田说,首航从江苏太仓港出发,过白令海峡,入北极冰区,横穿俄罗斯北方四海和巴伦支海,终点是荷兰鹿特丹港。开辟北极东北航道,比走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道要节省约十天航程、300吨燃油,具备较大的经济价值。
张玉田船长坦言,走北极东北航道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北极地区海洋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水文资料缺乏,气象和海洋数据服务,包括海冰和冰山的综合信息服务还相对欠缺,无线电和卫星通信有严重的局限性,加上空间的广阔和环境的严酷,更使北极地区实施生命救助与防污染紧急响应显得尤为困难,“北极航线的港口距离很远,一旦出了问题救援队要几天才能赶到,有冰的情况下还得用破冰船开路。因此必须准备好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备件、物资都要备足,确保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他说。
第一次在冰区航行,船长张玉田慎之又慎,公司请了破冰船引航开路,还有两名俄方引航员在船配合。在东西伯利亚海初次遇到流冰时,永盛轮谨慎操作,避免船体与流冰擦碰。张玉田说:“在冰区航行最大的困难是流冰的不确定性,它会漂移,有时候真的只能随机应变。”
2013年9月1日,永盛轮在维科基茨基海峡遭遇大面积冰区,冰区绵延上百海里,冰密度达90%以上。尽管有破冰船开路,但船舶的航行仍是异常艰难。随着海冰越来越密,厚度和硬度都大大加强,船速很快降到6节,两船距离约4节。海面上的冰连成一片,深灰色的冰丘露出水面足有四五米高。破冰船驶过后,开出的航道很快被密集的大小冰块覆盖。如何确保船舶航行在破冰船开辟的水道内,并保持与破冰船适当的距离,以防止浮冰再次堵塞水道,同时还要及时避开体积较大的浮冰,避免浮冰与船体发生激烈碰撞,这绝对是对船长专业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
张玉田沉着应对,利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和操船技艺准确地发出一道道清晰的指令,指挥船舶“精确”尾随频繁调整航向的破冰船。破冰船过后冰块迅速聚集,航道很快合拢,张玉田紧盯破冰船与航道,确保船舶始终航行在约30米宽的航道之内,同时及时调整航速,缩短船舶与破冰船的距离,以保证船首在冰块还未合拢时进入航道。张玉田一夜未眠,连续工作13小时,指挥船舶于2日安全驶出重冰区。
9月10日,永盛轮历时27天,航行7931海里安全抵达荷兰鹿特丹港,这是中国商船第一次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在此之后,2015年,永盛轮圆满完成双向通行北极东北航道的任务。2016年,作为领头船和收官船,永盛轮再次圆满完成了中远海运集团探索北极东北航道、常态化航行的“永盛+”项目。张玉田告诉记者,第一次的单向行驶加上后面两次的往返双向行驶,他在北极东北航道上已经走了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