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首选区域

“面对一线城市人口持续增加、生活成本和商业成本居高不下、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等大城市病,以及二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的潜在优势,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开展创新创业的比例逐渐增加并超过一线城市。”
据李庆介绍,二线城市是高校学生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高校学生更倾向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开展创新创业;高科技行业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意向行业(模式)。在创新创业区域选择方面,49.62%的高校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为意向创新创业的首选区域,超过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高度发达的一线城市的比例(32.46%)。
在各意向创新创业的行业(模式)中,最受高校学生欢迎的领域是高科技行业,占比达24.35%。
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不够

“在被问及高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97.93%的学生表示有必要。”李庆告诉记者,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了解的情况并不理想,仅三分之一的高校学生表示了解,40.67%的高校学生表示一般了解,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达到25.61%。
李庆介绍,现阶段高校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高校及创业社团举办的各种创业活动,比例分别达到22.58%和17.15%,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以16.17%的比例排在第三位。

“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和缺乏创新创业课程是当前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李庆指出,在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中,高校学生实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人不多占比最大,为14.92%,其次为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和投入不足,占比12.86%,创新创业课程缺乏或无法满足需求以11.17%的比例排在第三。
专家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全链条”培育和服务
李庆表示,高校学生所处的时期是整个年龄段中生活压力相对较小、时间相对充裕、失败成本相对较低的阶段,因此高校学生也更愿意去尝试创新创业。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学生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包括个人经验、创业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层面的关注与支持。
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可设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从国家层面对高校学生投身创新创业予以认可和必要的支持,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予以相关税费的优惠和减免等。同时,引导高校合理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通过创业基金、合作教育、合作基地等方式,形成持续的多元化投入体系,有效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发展。
就地方政府层面而言,应从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两个部分着手为该区域内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如设立区域内的高校创新创业资金池,区域内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学生创业项目优先在本区域进行产业化发展等。
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在重点省份酌情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二级学院,在全国开设推广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鼓励开展创新创业的学习体验,在学校里传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可总结清华大学在设立创新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探索,鼓励相关大学或国家级科技园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扶持项目。
而在社会层面,需要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有更多的宽容与支持。进一步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辅助设施,包括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非盈利的社会组织等,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全链条的辅助与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