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刚刚结束舞动治疗后,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士在窗前踱步。每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工作场所的精神卫生。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赵青/摄
我不完美你别放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郑萍萍 写文
9月30日,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医生梁红在食堂匆匆吃过午饭后便赶回心理咨询门诊继续工作。在这些年的接诊中,作为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的梁红看到了一些变化:一些孩子会主动跟父母提出“最近感觉不好,你带我去看看心理医生”;来求助的年轻人也比以前“多很多”,他们希望通过心理测查,确定自己是否真的有问题。

10月10日是第26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作为北京市最大的公立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回龙观医院承担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疑难及急重精神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
当天上午,一位12岁的就诊者让梁红感触颇深。孩子去外地参加生存挑战夏令营后情绪出现了问题。孩子的表述是:“上学时老师也骂人,但这次夏令营,我不知道是不是直接原因,教练说话的方式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应对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总希望让孩子得到锻炼,但12岁是否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作为一个母亲,梁红表示,自己被大环境裹挟,也会时常处于类似的焦虑中,但作为专业人员,她会尽量把这些压力化解掉,不传递给孩子。

情绪问题常常伴随睡眠障碍,在回龙观医院一楼门诊大厅的出诊指示牌上,几乎所有医生的特长里都注明了抑郁症和睡眠障碍这两项。每周一,情感障碍科医生周双桨都是全天的睡眠障碍门诊。在他看来,睡眠障碍其实在精神科里一直很主流,就像感冒一样很常见。但是这两年来睡眠障碍就诊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工作、经济压力、城市的快节奏,以及环境问题,导致了睡眠问题的增多。同时很多年轻人的睡眠健康卫生习惯不好,熬夜的也越来越多”,周双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