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舞蹈室, 患者正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青/摄
面对这些需要接受治疗的青少年,艺术行为治疗中心音乐舞蹈室主任田松有自己的办法,比如从年轻人感兴趣的游戏角色扮演入手。“他今天是怎么走进来的,一进来就瘫坐在沙发里掏出手机一言不发,还是其他状态。从他走进舞蹈教室的那一刻,就要用眼睛的余光观察。”田松说,在了解的基础上和病患建立信任是最重要的。

北京回龙观医院,治疗结束后,等待回病房的几位女患者手拉着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郑萍萍/摄
面对不断增加的来电量,梁红表示,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电话能被接听。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精神科执业医师只有不到3万人,心理治疗师5000余人。
在这种状况下,每年年初,回龙观医院的社会工作科会排出全年每个月两到三次的精神健康大课堂课表,向市民讲解精神疾病是否会遗传,如何护理老年痴呆的病人等知识。医院的青年志愿团体也会走进军营、学校、社区提供义诊等服务。2008年开始,医院把心理健康促进服务拓展到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成立了北京市第一所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学校。

治疗师罗正杰为患者做小组治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郑萍萍/摄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家属,乃至公众对情感障碍类疾病有所了解并能获得帮助,两年多来,周双桨和同事们在工作之余,共同维护着一个名为“匿名心境障碍互助会”的公众号,并且于每个月的第四个周日在医院里举行免费的专家和公众见面会。
在他们看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做到预防,让普通人具备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合理的心理疏导,了解如何及时向专业机构求助,并通过这些精神健康知识的普及,降低对精神病人、精神病从业人员的歧视与误解。

北京回龙观医院艺术行为治疗中心,患者在治疗师的带领下进行瑜伽治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赵青/摄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