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青岛追“老赖”的人: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出差
2017-10-11 10:22: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执行庭法官几乎都接到过威胁电话

  青岛中院的大楼里,除了餐厅,执行二庭的办公区几乎是热闹的地方。

  4位法官共享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几乎每张办公桌前都会围上几个人。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坐在一起,随时都可能爆发一场激烈的争吵。

  即便只有一方单独来找法官,办公室也吵得像一个办事大厅。谈话声、翻案卷的声音和电话铃声夹杂在一起,几乎一分钟也停不下来。

  这里每周有6天是工作日,周六加班已是常态。但尽管常年加班,积压的卷宗还是越来越高。

  刘常青的两个书柜里都塞满了卷宗,茶几上的案卷压得托板已经变形。他的手机和固话经常交替响起,最多时,他一天接了120个电话。

  “在青岛这种经济发达地区,纠纷很多,案子自然也很多。”赵红旗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现在执行二庭每个法官手中都有二三百个案子,“尤其这几年经济下行,案子明显多了起来。”

  常年去外地出差,赵红旗发现,这种忙碌的场面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法院很常见,但欠发达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去年他去西部省份办案,一个县级法院一年只有48起执行案件,但有8个办案人员。而他去年一个人就接到70多起案件。

  “我请他们帮忙协助一个4800万(元)的案子,他们又给我们退回来了,说他们5年执行到位加一起,都办不了这么多金额,平时执行就是牵几头牛、抓几只羊就结束了。”

  除了案多人少,办案周期也决定着法官们的工作“快”不起来。

  “法律规定处置财产必须要通知到被执行人,比如拍卖裁定、评估报告,都是要必须送达的,但是有时会找不到人,那就要公告,两个公告就140天。”赵红旗说。

  孙林此前是民事审判庭的庭长,他坦言在来到执行二庭之前,对执行工作也不够了解。

  “我那时跟院里很多人一样,感觉执行就是贴个封条,追个账。”孙林笑了笑说,“后来来了之后才发现,执行工作竟然这么难,这么复杂。”

  大半年后,他体会到,执行工作其实一直是“如履薄冰”。

  “我们背后退无可退。审判一审错了还可以二审,二审了还可以再审。但是执行错了基本就是无可挽回,比如卖错房子了,你上哪儿追回?”他感叹,“所以每个过程都要细致再细致,谨慎再谨慎。”

  压力之外还有危险。刘常青曾去无锡执行一个案子,要把被执行人生产的布匹从厂房里拉出来。结果工人把整个厂子都围了起来,法官根本进不去。最紧张的时候,工人把厂子周围泼上了汽油,然后用车辆堵上了大门。

  徐晓有次在东北查扣一批货物,那是个制假窝点。进去后,他和两位同事马上被围了起来,对方“提着家伙就冲了过来”。窝点是个院子,当时门已被反锁。他和同事只能翻墙逃了出来。

  还有些危险是看不见的。执行二庭的法官几乎都接到过威胁电话,有人甚至被跟踪。

  “有人把我老婆工作单位、我孩子学校(名称)全发短信给我,威胁我如果再逼他,我家人就有危险。”刘常青拿出自己的手机,里面保存着十几条此类威胁短信。

  他的做法是:报警。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