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一块玻璃要拆一小时 揭秘“城市蜘蛛人”工作日常
2017-11-14 15:14:55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C支吊篮是个大工程

  21层的玻璃换完了,下一站是27层,小魏和工友们重新支吊篮。

  在实际的更换过程中,电动吊篮功能强大,可以说是必须“神标配”。所以,要提前调整好吊篮。小魏他们使用的是悬臂梁型的吊篮,由一支长长的“手臂”(悬臂)通过钢丝绳挂着吊篮平台,“手臂”末端由配重块压着,可保证吊篮承受足够的重力。

  该大楼所换的玻璃幕墙是凹凸设计,单块玻璃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一侧换完,得更换吊篮位置,这个工作量可不容小觑,相当于重新安装。

  吊篮的配重块由16个混凝土方块组成,每个重达50斤。拆配重、换位置,安配重、架支架,再加配重……因为顶楼有广告支架,要把这一系列工作完成,着实费工夫,6个人用了近两个小时完成。

  12时30分许,吊篮终于支好了。快速填饱肚子后,6个人又重回大楼继续工作。

  小魏说,若是夏天,他们早上6点多就会忙活,中午会避开暑热,休息一会儿。可到了秋冬季,天气凉,他们一般都要等到太阳升起,气温不那么低了才开工,若碰到大风等恶劣天气,还得停工。“宁肯少换一块玻璃,也不能赶,安全最重要。”小魏说,这段时间,他们每天平均只能换3-4块玻璃。

  D换玻璃前的准备工作丝毫不能马虎

  记者所在高楼的玻璃幕墙,共有大大小小的23块玻璃需要更换,今年9月底,小魏接下这份工程后,马不停蹄地准备了足足一个月。

  首先,他先得进行实地勘察,对大楼的所有玻璃进行勘验,看看哪块是需要更换的,它们的位置在哪儿。勘验后需要结合经验,给大楼物业出一份书面的施工方案,待对方确认核实后方可开工。

  方案通过,再进行精确的测量,每一块玻璃的高度、宽度、厚度都得准确无误,误差要在3到5毫米,否则玻璃就会作废。如果是弯玻璃等造型特别的玻璃还要测量曲度。再拿着数据去工厂定制玻璃。其间,他还要张罗工人,确定人员,同时,准备租用吊篮、吸盘等相关器械。

  此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工期内,给所有工人上好高空作业意外险。

  这些都就绪了,方可开工。

  E换玻璃的苦,一般人很难受得了

  小魏是团队成员中最年轻的,其他工友的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是干了多年的熟练工,高空换玻璃作业的经验至少有七八年了。“换玻璃这活儿,年龄太小的一般都没劲儿,年龄太大的反应慢,应急能力差,也怕他们有高血压之类的毛病,所以,我选的人基本是中壮年,身体好,有苦力。”小魏说,前段时间有个90后小后生跟着他干活,起初都是些搭木板、跑腿之类的杂活儿,当开始换玻璃时,还不到一天,小伙儿就坦诚地说,实在干不了,走人了。

  跟团队成员一比,眼前的小魏让人吃惊,年龄最小的他,体格精瘦,却力大无比,一个人可以扛着一块大玻璃上下楼。小魏说,他出生在平遥农村,父母务农,家中兄弟二人,从小到大,干农活、做家务,已经习惯做苦重营生了。退伍回来,他开过饭店,去过深圳、合肥,四处漂泊,最终还是回了山西,跟着人做小工,偶尔接触到了换玻璃的行当。

  相比其他工作,高层换玻璃很苦、很累、很危险,但是收益也相对多一些,是这唯一的一点“甜”让他坚持了下来。一年多的时间,他学会了怎么换玻璃,那双粗糙而又布满伤痕的手与他的年龄极为不符。

  2011年以后,他便独立门户,带着父亲和一众老乡四处揽活儿。每次带着大伙儿换玻璃,都是精神紧绷,万分小心,一旦开始,就得一鼓作气,丝毫不敢放松。好在这么几年,一直有工程做。

  “有时,我会跟人开玩笑说,我们是在拿命挣钱。一点儿也不夸张,这活儿要么不出事,一出事准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但是,我还是想趁着年轻拼一拼,一年中换玻璃的旺季也就是从5月到11月。”说完,小魏满脸憧憬地望着远方:“等今年年底攒够钱了,我要在太原买个房子,娶房媳妇,接父母过来一起住。”

  采写本报记者冯华

  摄影本报记者马立明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