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渝工匠”刘波平。中国青年网记者张博摄
中国青年网重庆11月16日电(记者张博)重庆有位远近闻名的“厨神”,人称“刘司令”。2007年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美食活动,他在菜板和猪肉中间放一块丝绸,并在绸布上完成了切猪肉,手起刀落,整块猪肉转眼成丝、均匀滑落,绸布却完好无损,“绸缎上取肉丝”的绝活,让“刘司令”被人熟知。
“刘司令”本名刘波平,出生于一个厨师世家。16岁学厨至今,从业已32年,他精通渝菜,并对其中186个菜品进行创新改良,使之更适合现代人口味。他还获得过巴渝工匠、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中国厨艺高级技能研修班导师、上海FHC国际烹饪大赛裁判、中餐世界锦标赛裁判等荣誉。然而在刘波平看来,和这些头衔、奖项相比,用心烹饪和传承中华饮食文化才是最要紧的事。
厨师不只是工作,更是事业
刘波平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自小受父母影响,对烹饪产生了极大兴趣。16岁开始学厨,由于没师傅教,就去书摊买书回来自己学,“刚开始是最基础的摆盘,后面才慢慢学做菜”。
“厨师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因为热爱,私下喜欢学习和琢磨,即便是别人随口说哪里有不错的美食,不论多远,他都会抽空去品尝,回来后再三琢磨,直到能做得口味跟人相近才罢休。如果是去外地,行李箱中装的也全是烹饪书籍。“我把‘做菜’不叫‘做菜’,叫‘玩菜’”,在他看来,做菜的时候是非常幸福、享受的。

刘波平手机中所存烹饪方法记录文档已有1800多篇。中国青年网记者张博摄
“多吃多看多记”是其对徒弟的要求,他给自己又加了三条:观察提炼总结。为了品味最正宗的传统美食,刘波平经常去农村“偷师”,吃完、问完还不够,所有要点都记下来才算完。记者发现,刘波平手机中有一个专门记录各地烹饪方法的文件夹,截至目前,文件夹内的文档数量已达1800余个。
多年在餐饮界的辛勤耕耘逐渐得到认可,刘波平因此有许多参加国际烹饪赛事的机会,除了把传统的中餐饮食文化传播出去,他也经常把从西餐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融合到日常中餐烹饪过程当中。
“刘司令”再次被人们记住,是因为他和他的“刘氏军团”完成了对186道渝菜菜品在食材搭配、烹饪工具和烹饪过程上的创新——做宫保鸡丁要在辣椒花椒下锅的第三秒放鸡丁、做鱼香肉丝必须要保宁醋和镇江香醋调和使用……“科学烹饪,遵循科学原理,让食材间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让各类食材物尽其用”,用心烹饪、精心打磨,对事业极度热情,这是一个厨神坚守的匠人品格。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