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祖国“心脏”的守护者
2017-11-23 09:24: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天安门广场,祖国的“心脏”。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11月17日,星芒未散,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官兵们早早起床,开始了升旗前的例行训练。

  6时56分,国旗护卫队36名队员整队出发。从金水桥到国旗杆下,正步行进96步,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7时,太阳跃出地平线的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沿着国旗杆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上空。

  “升好祖国第一旗,凝聚亿万爱国心”,这里早已成为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的坐标,他们每天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里,感受伟大祖国“心脏”的跳动,感受爱我中华的神圣一课。

  金水桥畔,国旗杆下,长安街上,纪念碑前……武警北京市总队十支队官兵常年驻守在这里,风雨无阻地守卫着天安门广场、护卫着五星红旗。时刻感受着祖国奋进的足音,时刻抚摸着走向复兴的时代脉搏。支队组建25年来,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忠诚履行使命、服务人民、尽职担当,先后被武警部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支队”,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先进旅(团)级单位党委”“全军学雷锋先进单位”,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

  步履铿锵,战歌嘹亮。他们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的尊严,让五星红旗映衬下的天安门广场更加亮丽和谐。

  传承红色基因——

  铁心向党的“忠诚卫士”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心中默唱着耳熟能详的歌曲,守护天安门城楼的五中队官兵们,踏上神圣哨位。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那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党的十九大送上最高礼赞。

  “站在广场观盛世”,这是支队官兵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作为天安门地区“最高”的哨位,“在这里站岗,你会越来越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信、骄傲”。站在“开国大典”举行的地方,官兵们把这里作为提升“四个自信”的生动课堂。

  1983年初,随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重新组建,武警北京市总队的官兵们开始进驻天安门广场地区担负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守卫任务。多少年来,这支部队始终铁心跟着中国共产党,部队前身从井冈山到延河畔,从西柏坡到北京城,转战南北,历经战火硝烟洗礼,始终忠诚地护卫在党中央身边。

  支队组建以来,始终传承着红色血脉,“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守卫广场无上荣光”深深植入了一茬茬官兵的内心。

  奋进的中国,崭新的时代。武警北京市总队政委刘振所介绍:“天安门广场是见证历史的地方,是感悟新时代的好课堂,支队常年在这里执勤站岗,用赤胆忠诚续写了光荣和梦想,他们是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起来的新时代官兵,是新时代部队建设的一面旗帜。”

  营区上下,官兵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手之所触,到处都能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是一部思想宝典,只有逐字逐句的研读才能体会精神要义。”国旗护卫队指导员彭凯带领官兵归纳整理十九大报告中“14条基本方略”“40个新提法”“100个关键词”等内容制作口袋书、黑板报、宣传展板供官兵学习。

  支队始终注重发挥驻地红色文化和部队建设底蕴深厚的特点,变资源优势为教育优势。坚持用国旗文化感召,每逢新兵下队、老兵退伍、官兵晋职晋衔都要举行向国旗宣誓仪式;坚持用英雄文化感染,组织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培塑官兵英雄情结;坚持用传统文化熏陶,在赓续优良传统中提升忠诚纯度。

  为了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支队党委还探索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在研发的“掌上军营”APP上,记者看到,工作动态、理论文库、教育超市等10多项栏目一目了然,客户端每天及时推送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理论成果,让官兵在方寸之间解决思想上的难题、理论上的困惑。“只有让‘生命线’加装‘数据链’,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如虎添翼!”支队政委王建华对记者说。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