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能力——
广场安宁的“守护神”
故宫午门外,国旗护卫队驻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到的是国旗卫士笔挺的军装、整齐的步伐和洋溢着自信的脸庞。
有些成长只有他们能领会:这里的新战士,在训练中每天平均要行进2.7万步,两年服役期累计超过1.3万公里。腰插“十字架”、领别大头针、背贴硬板床,这是练“站功”的基础课;腿绑沙袋、尺量步幅、表测步速,这是练“走功”的入门课;枪刺挑哑铃、枪托吊砖头、腋下夹石子,这是练“持枪功”的必修课。
有些疼痛只有他们能体会:升旗手吴猛练习收旗动作时,手掌与旗杆一次次猛烈碰撞,鲜血染红了白手套,依然力度不减;老兵陈国学站哨时,脖子被游客的风筝线拉出一条4厘米长的口子,他却一动不动;“国旗之子”陶维革站国旗哨时腹部一阵剧痛,坚持上完一班哨后才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从进入国旗护卫队的那天起,官兵们每天都要经受超越生理极限的磨炼,但是在每个人的心里,始终有无上光荣的自豪感。“每一次升旗、每一个哨位,就是我们的战场!这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而是高扬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支队长刘彦武说。
“走进这支部队,我们能时刻感受到,官兵始终把绝对忠诚的标准落实到履行使命的具体行动中,捍卫的是国家形象、民族尊严,每个人都能做到舍身为党、赤胆忠心、爱岗敬业。”武警北京市总队司令员李志刚说。
这是一份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凝成的执勤数据——
支队正常部署每班哨用兵百余人,有时每人每天执勤长达10多个小时;年均执行临时勤务2600余场次,最多一天要担负20多场临时勤务……
“执勤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天安门广场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可能成为社会焦点。多年来,支队官兵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状态,力保遂行任务万无一失。
在天安门广场任何一个角落,如果发生可疑情况,官兵都能迅速到位、妥善处置:他们通过电子监控、信号对讲等信息化手段,对重点部位,哨兵都能做到一点触警,指挥员与哨兵同步感知。为使一线哨兵与应急力量同步行动,他们加强处置执勤情况协同联动训练,确保广场任何一个点位一旦发生情况,官兵都能迅速到位妥善处置。
支队组建以来,圆满完成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每年全国两会,香港澳门回归庆典,北京奥运会,国庆50周年、60周年庆祝活动,9·3阅兵,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
展现时代风采——
传播爱国主义的“名片”
阳光照射在故宫博物院金色的琉璃瓦上,这座宫殿显得更加华丽、庄严。作为游览胜地,这里每天都要接待数万名国内外游客。
而在守卫故宫博物院的七中队,官兵谈起11月8日的经历,依然心潮澎湃。那天,故宫成为中美友好的见证,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夫人受习主席邀请前来故宫参观。从那一刻起,官兵觉得自己守护的不仅是一座故宫,更是一座联通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桥梁。
在国旗护卫队的荣誉室里,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友人赠送的纪念品,有革命老区拥军模范亲手衲制的鞋垫,有维吾尔族青年送来的花帽,有藏族群众送来的哈达,有南海守礁官兵送来的海螺,有哈萨克斯坦国民近卫军送来的镜框……
“把以护卫国旗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到全社会,是国旗护卫队的一项崇高使命!”每来一批参观的客人,国旗卫士们都热情地向他们讲解国旗知识和国旗背后的故事。据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超过3亿人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国旗卫士把这幅壮美的图画,深深地定格在全世界炎黄子孙心底。
今年8月13日,一张拍摄于天安门广场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国旗区西南角,一柄深绿色执勤岗伞外,一名武警哨兵在雨中笔直伫立。身后伞下,挤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照片引发网友一致热评:“为人民服务,最可爱的人!”“忠诚卫士,敬礼!”……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思想,官兵们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践行。多年来,官兵走了一茬又一茬,可“为人民做好事”始终刻在每名官兵心上。“当兵尽义务一阵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早已成为官兵的共同心声。
在这片44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支队官兵的身影。在进入天安门广场的通道口和故宫博物院门口,都有支队官兵们常年为游客提供问路咨询、紧急求助、寻找失物等服务。专门举办文明礼仪、常用英语、法律常识、旅游知识培训,使每名哨兵都成为“北京通”“活地图”“宣传员”,让每个哨位都成为展示文明的窗口、树立形象的平台。
头顶,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身后,是亿万人民瞩目的目光。官兵们的每一张面孔,都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信的窗口。
《人民日报》( 2017年11月23日01版)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