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能不能办行政审批的事?有多少时间能够办结?我的申办事项走到哪儿了……这些群众曾经非常关注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2017年11月初,作为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设在市政府办公厅的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指挥中心效能监察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这标志着我市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引领,在全市8.24万平方公里全域构建起了以“全渝通办”为目标的“四级纵向贯通、横向全面联通”政务服务网络,以及“基层群众在办、审批人员在干、监察平台在看”的效能监察系统,努力实现在重庆全域“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一场简政放权的重大变革:
“刀刃向内”方便“能办事”
前不久,九龙坡区一家旅行社职员周海英前往区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审批窗口办理《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惊讶的是,仅过几天,她就“一证在手”了。
以前办理这样的事项,需要从区旅游局“旅游”到市旅游局,经市旅游局批准后,还要“旅游”回区旅游局拿证。
如今,因为市旅游局审批权限的下放,办理时间已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在我市,传统行政审批随着简政放权的纵深推进,正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革。
今年50岁的老赵,是重庆主城某区一名行政审批岗位上的“老人”。10多年前,在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审批事项的进度、数量等均由其掌握。
后来,老赵的岗位前移至区行政审批大厅。因为该区网上行政审批上线,审批进度被加速了。
也是在审批大厅工作期间,有的同事因审批事项精简,从大厅转岗回到了局里。而他的工作却是“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在他手中的两项审批权被削减一项的同时,也接到了对应市级部门下放的一项权限。
“总的目的是方便群众!”老赵说。为让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能办事”,老赵工作岗位和方式的变化,生动演绎了我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的进程。
网上行政审批改革不仅是全面推进的总体战,更是“啃硬骨头”的攻坚战。近年来,我市围绕全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领域的焦点问题,推动网上行政审批改革步入深水区。
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是行政审批改革中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针对投资项目建设工程领域长期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近期,我市连续出台“串联改并联”“联合踏勘”“多图联审”“多规合一”等10项审批提速措施,优化形成了“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服务通用流程图”。
这一改革一举将投资建设总审批时限,由过去的110-170个工作日大幅缩短至60-75个工作日。
在此框架下,我市形成了工业、交通、水利、房地产、社会办医、社会办学等重点领域的“1+8”流程图体系,大刀阔斧地简化了32项审批环节,并将这一制度固化,同时公布在全市政务服务网上,与群众和企业“面对面”。
“‘1+8’改革对企业有着重大利好,这既是行政审批的效率大变革,也是我们企业的效益大提升!”一位长期从事建设领域投资的开发商说。
其实,在网络运转、数据奔跑的背后,更酝酿着一场市委、市政府坚决推动的“刀刃向内”的深刻变革。
曾主持过行政审批改革课题的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闫建教授认为,这场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简政放权大行动恰似利剑出鞘——“刀刃向内”剜去的是权力臃肿的沉疴顽疾,提增的是轻装前进的审批效率!
近年来,我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始终循着“清权-核权-配权-减权-晒权”的权力约束线路图,并且渐次却又不容置疑地铺开。通过发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权力事项登记表4张清单,大刀阔斧地将9300多项市级行政权力精简为3500多项,减少三分之二;分12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50%以上。
最终,这一改革呈现的直接效果是:全市行政审批效率提升50%以上!
一场放管结合的治理提升:
城乡全域实现“好办事”
“太方便了!”11月24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物业公司职员刘小波,坐在办公室电脑前登录重庆政务服务网,轻松发起了特种设备(电梯)使用登记的检验预约。两小时后,质监局工作人员来电跟他约定了现场检验时间。
刘小波指着全市政务服务网首页“全渝通办”的主题理念说,“方便、快捷就是‘好办事’!”刘小波告诉记者,以前要办理这样的审批事项,必须先跑质监局申请资料,再跑审批大厅申请预约,不来回跑上几趟根本办不下来。
如今在我市,无论是主城区还是相对边远的渝东南、渝东北各地,城乡群众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登录全市政务服务网办理审批事项。
“全渝通办”是我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的目标,利用重庆的简称“渝”,谐音为“全域通办”,即充分发挥直辖市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体制优势,在重庆8.24万平方公里全域实现审批事项“城乡一体、一网联通、同城通办”,网上政务服务城乡无差别。
“全渝通办”的极大便利背后,是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纵向贯通、横向全面联通”的网上行政审批构架在作为强大支撑——随着这个网络平台不断向基层延伸,我市将努力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县”的目标愿景,并形成“线上可以网络办事、线下可以就近办事”的线上线下一体行政审批新格局。
简政放权之后,如何实现放管结合?如何才能巩固那些重大的改革成果?
全市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成为固化简政放权成果和推进放管结合的重要路径,也是一场从“能办事”向“好办事”演变的质量变革。
事实上,我市网上行政审批已有10多年历史。然而,曾经全市30多个市级部门就有100余个行政审批系统,有的一个部门就多达20多个自办审批系统;所有区县、开发区家家也都有行政审批系统。
同时,全市各条块之间审批业务标准五花八门,群众办事遭遇“进多家门、看多张脸、盖多个章”的困顿,甚至存在一些农村基层群众“难办事办不了事”这样城乡办事便利度不均衡、基层行政审批供给不充分的现象。
破除“行政壁垒”,拆掉“权力围墙”!
我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以来,以“打破部门封闭、融合业务系统”为突破,陆续关停或整合了区县和市级独立建设的审批系统,构建起覆盖38个区县、2个开发区(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34个有审批服务市级部门的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将各部门独立运行的“审批小流程”整合为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审批大平台”,基本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全域一张网、审批一标准、监管一系统”。
与此同时,我市实施市、区县、乡镇三级所有同类审批内容的事项名称、事项编码、申报材料、权力类型4个要素完全一致的“三级四同”标准化改造,并于今年10月,将全市535项市行政审批事项、342项区县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标准化改造并上线运行,初步实现标准和规范统一的目标,使群众在重庆全域“能办事”。
“只有标准化才是全渝通办的‘语言’!”一位资深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认为,“三级四同”的标准化改造本身,就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