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揭秘残疾学生教育学校:帮孩子们找到存在感
2017-12-15 14:21:13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帮孩子们找到存在感

  毕飞宇在作品《推拿》中描写,女主角都红反感作为盲人演奏音乐时受到观众“怜悯般的过度鼓励”,进而放弃了钢琴演奏。这种心理更像是出自特殊人群的真情实感。

  小韵强调不想去盲人乐团,陈慧敏害怕找工作失败,都源自她们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

  “我来给深圳的特殊孩子们做培训,就是想让他们有门手艺,心里不慌。”从去年开始,元平特殊学校走进了好几位工艺大师,不间断地来为同学们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在内画工艺大师张汝财看来,他的工作就是让孩子们“找到存在感”。

  为学校和大师们之间建立联系的是深圳启源手工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的会长王少卿。他说:“现在国家提倡手工艺、工匠精神,我就想到残疾人比平常人更能静下心来,如果能让残疾人学点技术,既能让他们更加自信自尊,也培养出钻研事物的兴趣,总比在家养闲好得多。”

  除了张汝财大师,微雕工艺大师潘启慧、竹编工艺大师殷超、苏绣工艺大师姚琴华、景泰蓝工艺大师钟连盛,都在为这些特殊的职高学生进行培训。“通过给残疾学生上课,反而可以感受到不必唯学历论成败。职教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即使身有残疾,如果能发挥所长,精心钻研,也一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正是抱持着这种观念,姚琴华想要招做事认真的陈慧敏为徒。

  “我们想做的就是让一两个人带动一个群体。”王少卿附和说。

  “起码可以使他们的心态和认知更积极”

  受到学校容量所限,这所学校此前只能招收深圳户籍的学生。自从在2008年提出“0拒绝”的概念后,职教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其中的一个压力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每年能够完全就业的学生只能占到5%~10%,大多数需要依靠深圳残联进行安置。

  “但是,为残疾孩子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能是一句空话。”李红梅老师说,“比如让大师们来教学生们手工艺,为学生进行量体裁衣式定向培训,都是为了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创造价值的成就感。即使他们所学的职业技能不能达到完全就业的水平,起码可以使他们的心态和认知更积极。”

  在王继红老师看来,他们所提供的职业教育可以引导特殊人群的人生走向。他说,“我们会强调融入式教育方式,把学生们当自己的孩子,这种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会让学生们在毕业后,仍然回到学校,把不对父母说的心里话讲给我们听。”

  美育教育、感恩教育,在一般的职业培训中,几乎很难寻觅。但在元平,这样的教育却成为职业教育中贯穿始终的内容。就在不久前,顺利在四季酒店就业的学生林美茹作为“过来人”,回来为学弟学妹们做了一堂大受欢迎的公开课。

  “不迟到、勤快干、对人热情……”虽然林美茹不一定能表达出很多,但这些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却让孩子们看到了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规范为他们带来的希望。

  “酒店虽然挺好的,但我觉得有点孤单。”公开课结束后,林美茹悄悄地给记者打字说。

  观澜高尔夫度假村招聘部经理徐丹说:“残疾人更重视朋伴关系,所以我们希望一次不止招收一个人,让他们愿意留下来。伴随着能力增长,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展翅飞向远方……”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孙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