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三代人为国筑“长鹰”
2018-01-11 14:12:1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姚晓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三代人为国筑“长鹰”

  ——记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团队

  在现代国防和军事作战中有一种“鹰”,它飞得高、看得远,能在万里之遥不分昼夜、源源不断地传回信息,常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力,这就是无人侦察机。

  北航无人机团队在川西高原测试数据。图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提供

  夜幕下的“长鹰”系列某型号无人机。图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提供

  第一代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图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提供

  无侦-5高空无人驾驶侦察机。图片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提供

  2018年1月8日上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长鹰高原型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伴随如雷的掌声,项目第一完成人、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教授向锦武接过了鲜红的获奖证书。事后,向锦武久久不能平静。他说,那个时刻,他想到的是北航无人机团队孜孜以求的“长鹰梦”。因为,这个梦,三代北航人已经构筑了60多年。

  三代人圆了“长鹰梦”

  “长鹰”系列无人机已先后获得2009年度、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以色列之后第三个自主研制出远程长航时无人机的国家,将我国无人机设计、制造、试验水平提升至国际一流行列。

  作为“长鹰”系列无人机的总设计师,向锦武说,“长鹰”振翅高飞的背后,是团队100多人长达18年的不懈付出,更是北航60余年无人机研制的深厚积淀。

  1956年,钱学森参加首届北航科学大会,为北航指导专业设置,并定下“十大工程”的任务。北航人怀着航空强国理想,夙兴夜寐,刻苦攻关。北航师生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艰难情形下,摸索前进,硬是在学校的加工车间中造出了无人驾驶飞机控制系统需要的上万个零件。1958年7月到1959年2月,中国第一个无人驾驶飞行系统顺利完成三个阶段试飞,实现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历史上“零的突破”。这个项目组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文传源自豪地说:“大鹏劲搏凌霄志,红日高去飘彩云!”

  北航人的“长鹰梦”,由此开始。

  时钟拨回到20世纪70年代。北航无人机持续“修炼内功”,在无人驾驶飞机发动机研制成功的基础上,总设计师兼总指挥杨为民带领千余名师生奋斗近十年,将“长鹰梦”化为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并于1972年首飞。它是我国最早装备部队的无人机,至今仍在为国效力。

  伴随“长鹰梦”不断传承延续,北航无人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造了中国无人机历史上若干个“第一”。进入21世纪,以向锦武为代表的北航无人机团队接过衣钵,自主创新,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大型长航时无人机系统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我国完全自主的无人机系统技术体系。我军目前航时最长、航程最远、战技综合指标最优的无人机即出自北航无人机团队之手。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