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网络媒体走转改】脱真贫,真脱贫!明皇陵旁的东陵村有何高招?
2018-01-18 16:11:2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宋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中国青年网凤阳1月18日电“哇,这是生菜吧?那这边的是草莓吗?”“不不不……这是茼蒿。”刚走进安徽省凤阳县大庙镇东陵村农业示范区,记者便被满眼的大棚吸引了。棚外温度接近零下,积雪还未完全化掉,棚内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东陵村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蔬菜大棚。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摄

  1月16日上午,中国青年网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主办,安徽省网信办承办的2018“新时代新梦想”全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庙镇的东陵村。

  东陵村北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仅一墙之隔,所以老百姓都称东陵村是明皇陵的“后花园”,用东陵村村支部书记李筱姣的话说,咱们这儿的村民都是曾经守陵人的后代,是地地道道的东陵人。李筱姣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这里也是李克强总理曾经度过三年知青岁月的地方。

  “我们这里没有其他村能够作为特色来发展的矿产资源,也没有雄厚的产粮基础,但我们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优势……”李筱姣说,不让种地成为农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因地制宜,根据村里得天独厚的优势谋发展,照样可以做得好。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东陵村整出了自己的特色乡村发展之路,在2016年获得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旅游示范村荣誉称号。

  那么,这个生态村和旅游示范村有啥发展“高招”?

  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脱贫动力,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陈如芬端着一筐自家种植的大棚草莓请大家品尝。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摄

  “如芬,如芬,来给大家伙讲讲你的奋斗史。”在东陵村,陈如芬这个名字家喻户晓。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曾经也是东陵村的特别贫困户。与丈夫离异后,她独自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上学,生活非常困难,甚至连住房都没有,眼看三个小孩就要辍学。在这种情况下,村委会和合作社帮助她解决了临时住房问题,并安排她在合作社打工。2009年,她租了8个钢架大棚,陈如芬说,“那时候我从闺蜜那儿拿了几千块钱,开始种地,生活步入正轨。”

  9年后的今天,陈如芬已经有31个蔬果大棚,“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和妹妹、妹夫一起搞这个,没有自然灾害的话,一年能有十几万的收入吧。”2016年,陈如芬还在县城买了一套123平米的房子,一套属于自己和孩子的房子。大女儿也很争气地考入凤阳县最好的高中读书,二女儿和小儿子也都在上学。

  听陈如芬讲诉她个人生活的变化,不禁让人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哪一件事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