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冠玉告诉大家,再过几天东陵村的合作社就成立十周年了,到时候希望大家都能来看看。中国青年网记者宋莉摄
陈如芬如今已脱贫,除了她自己的奋斗,也少不了东陵村合作社的帮助。说起合作社,如今74岁的陈冠玉老人是这里的“大名人”。2008年,64岁的陈冠玉联合村里几个种粮大户,率先在全县成立了村级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合作社,利用社员的闲散资金,以资金互助的方式抱团发展,为东陵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和村里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合作社已被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2014年7月底,陈老还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合作社+残疾人+贫困户”模式的扶贫基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几年来,扶贫基地已先后帮助近3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陈如芬就是其中之一。陈冠玉老人也被村民赞为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老黄牛”,并获得“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的称号。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脱真贫,真脱贫!
刚走进东陵村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标语牌尤为醒目。东陵村村支部书记李筱姣说,能帮助老百姓把日子过得更美是她的追求。

东陵村村支部书记李筱姣。许梦宇摄
东陵村能有现在的发展离不开村干部对于这个村的管理和规划。“在农村建立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说起这个,李筱姣很有感触,她说,过去有些村民生活实在困难,成了村里的低保户,在大家的帮助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下成功脱贫,“不过很多人脱贫后,条件不符合低保了,还不愿意出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挺困难。”不把制度性的评比透明化,会让人觉得有“猫腻”,于是她们开始把各项规章制度一条条整理出来放在公示栏,大家照此对比一目了然,也打破了“老好人”和不公平的议论。
另外,李筱姣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新时代里的信息化管理很奏效,对农村而言也是这样。“外出务工人员,可能只对涉及到自家的事感兴趣,不便于其它事情的宣传和管理,我们为此专门建了一个群,把在外的人都拉进来,有什么新的政策可以在群里进行宣传和解读……”
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也是当前的一个亮点,李筱姣说,目前他们正在着手建设东陵生态旅游观光园,把合作社产业基地打造成明皇陵的后花园,总理知青点的生态园。描述起未来的规划,这位女村支书满怀憧憬,她指着看起来有点“荒芜”的角落说,以后旅游景点建好了这里就是厨房,这里是东屋,这儿是……她不停地比划,或许对于不熟悉这里的人来说,无法想象这片土地未来会是哪番场景,但是对于李筱姣来说,对于东陵村近期的发展场景规划她早已了然于心。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的: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又迈进了一大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呼兰区: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破解“入园难”2021/09/07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