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落地”尚有距离
“无人时代”离完美尚有千里之遥。Amazon Go在媒体与公众“探营”时仍有“误算”:美国电视台CNBC记者在结账时,Amazon Go将他们选购的6件商品算成了5件,一瓶酸奶并未结账;另外,一位视频博主则成功“偷出”了一包卫生棉。
在国内,位于成都和桂林的两家无人超市已暂停营业:成都GOGO无人超市停业的原因来自于体验“不过关”,顾客在结账时扫描设备无法精确地分辨结账商品和退货区放置的商品;桂林的无人超市则遭遇了顾客的素质“不过关”,牛奶被人打开喝了但未购买,货架上的零食也被随意打开了包装。
技术和机制上尚有“死角”,是无人便利店暂时无法大规模商用的“门槛”,此外,“无人”还必须越过“监管关”。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坦言,无人机送货在具体落地中还存在问题:“企业运输经营资质申请没有途径,没有可供参考的成熟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同时,低空空域申报审批流程复杂,空域资源紧张,通航机场较少,使得无人机物流配送无法进行快速规模化扩张。”
随着无人“黑科技”不断进入监管“空白区”,无人设备需要面对的是与普通人共同拥有的公共环境,仅靠技术优化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无人”意味着一旦出现问题,使用者与服务提供者的责任界定将更加困难。比如,无人车一旦发生车祸,如何判断使用者、软件提供商、车辆制造商等多方主体各需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在后续赔偿和保险理赔中进行规定?
此外,无人设备对用户行为的数字化,意味着它在获得海量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授权、使用乃至交换和定价同样应该有清晰的监管要求,避免公众在不知不觉中泄露隐私。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区打造金源文化主题公园2021/09/06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