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奋进新时代 建设雄安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编制纪实
2018-04-27 07:41: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旭东、王敏、齐雷杰、安蓓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这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3月2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按照党中央部署,从2016年5月27日起,在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精益求精全力推进。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消息正式对外公布后,规划编制工作由秘密组织进行转为公开全面推进,河北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了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和省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高密度高频次协调调度各方,抽调精干力量,规划编制进一步提速。

  可以说,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

  这是一次汇聚全国上下多方力量的规划编制——

  按照党中央部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推动下,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住建部等相关部委和北京市、天津市、深圳市等,对规划编制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仅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就召开37次会议及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交通、水利、环保、林业、文物、地震等国家相关部门也组织人员参与规划。

  河北省全力以赴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召开上百次由省委和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召集的相关会议,高强度、高密度推进规划编制攻坚工作。

  这是一次凝聚顶尖规划团队智慧的规划编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汇聚全球顶尖人才编制新区规划的要求,河北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开门开放编规划,委托中规院、中科院知名专家或院士,领衔编制规划,组织专项工作营,采取集中办公形式,组织规划编制单位和河北有关部门100多人全天候集中驻地、全方位充分对接,邀请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水利、产业等领域顶级专家,主持重大专题研究和专项规划编制。

  “集中办公真正做到了‘多规合一’,全部专题规划都集中在一张图上做,保证了城镇开发边界、白洋淀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多条‘红线’合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6月26日,一份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建议书征询公告发布,向全球公开招标。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79家规划机构踊跃报名。经评议,遴选出12家顶级团队。经过多轮咨询成果评估论证,最终委托3家优胜设计团队对重点区域进行深化研究,其余9家提供参考方案。

  这是一次科学咨询论证贯穿始终的规划编制——

  此次规划编制建立了多层次、全覆盖的规划评议咨询论证机制。吴良镛、张锦秋、邬贺铨等60多位院士和设计大师,300多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新区规划编制和评审论证。为创新规划工作,33名国内顶级专家还组成规划评议组,进行三轮评议咨询,提出400多条意见建议。专题专项规划委托中咨公司逐一评估论证,并征求部委意见,确保每个重大问题都有明确结论,力求方案最优。

  每一次调研都严谨扎实,每一次讨论都激烈务实。雄安新区规划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不断丰富,在一次次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中日臻完善。

  时光进入了2018年,历经近700个日日夜夜的规划编制,规划纲要逐渐趋于成熟——

  2018年1月2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审议雄安新区规划;

  2018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原则通过规划框架,要求适时批复规划纲要;

  在正式公布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规划纲要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河北省继续字斟句酌地打磨后,联合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得到批准。

  随着规划纲要的颁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将翻开新的一页。河北将会同京津两市以及相关省份和国家有关部委按照党中央部署,努力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带动周边乃至全国发展。

  这是河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施工现场(3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样板工程——规划建设要有长远眼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负“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习近平

  奋进新时代,建设雄安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年份,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将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将是一座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典范城市。

  雄安坐拥“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具有天然生态优势。从一开始谋划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在雄县昝岗镇东河岗村平整农田里,一排排新栽植的云杉、松树等挺拔屹立,沐浴春光茁壮生长。这里是新区先期开展建设的“千年秀林”的一部分。

  “未建城先植树,我们都很新奇!”种树的村民们说,未来的雄安令人憧憬,定会大树成荫、泽被后世。

  按照规划纲要,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1%提高到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

  雄安将构建大型郊野生态公园、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

  “白洋淀沿边不会是一圈的湖景房,淀水将得到精心修复,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说,新区将打造绿色健康生态底板,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淀区面积将由目前171平方公里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正常水位保持在6.5至7米,水质更清澈,“华北之肾”功能恢复,“碧波万顷,苇海荷塘”景观重现。

  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达到45%以上,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绿色低碳发展、建设海绵城市等新理念也将在雄安新区得到全面实施。

  高端创新、改革高地,这将是一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

  规划纲要提出,新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规划纲要明确了雄安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达到并超过90%、数字经济占城市GDP比重达到并超过80%……从规划纲要到2035年提出的主要指标看,雄安可谓是全球领先的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雄安的意义在于,能够在中国不沿海不靠边的地方,打造一个新时代可复制的城市样板,打造新时代现代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构建改革开放新的体制机制,是雄安新区的生命基因。

  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面向雄安新区提出一批改革开放新举措,展现我国深化改革发展成果,这也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举措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正牵头制定雄安新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将构建“1+N”改革开放政策体系,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

  雄安新区要开创国家新区和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依靠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力求成为最有勇气创新的城市。

  中国特色、生活宜居,这将是一座新时代展现中华风范的城市。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薪火相传,定能再创人间奇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改革开放40年·40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