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村民闫霞亮(左)和妻子一起给孩子试穿过年新衣服(2018年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聚焦脱贫攻坚战主战场,精准发力拔穷根
“如今水来了、路通了、农家乐开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贫困户马麦热在说,近两年用扶贫贷款养了100多只羊,前年儿子娶了媳妇,去年她当上奶奶,今年开了农家乐,一年一个新变化,摘掉了祖祖辈辈的“穷帽子”。
临夏州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这里全年干旱少雨,山高沟深,曾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如今,一场彻底改变当地贫困面貌的决战正在展开。
依托产业扶贫,临夏州的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3.3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6.05万人,年均减贫近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2%下降到14.82%,年均下降近6个百分点。
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这“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
硬骨头怎么啃?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完全能战胜。
甘肃省渭源县元古堆村位于“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中西部。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对乡亲们说:“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句话让贫困户闫霞亮一直铭记在心。
“听了总书记这番话,我心里憋着一股劲,拼死命也要断了穷根。”闫霞亮在政府引导和帮扶责任人支持下加入苗木合作社,运用扶贫资金入股,又学习技术外出打工,2017年全家人均收入5315元,比2014年增加了一半多。
“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这是我们村变化最大的几年。”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黄满强说,村里正在筹建百合产业园,产业带动给村里大大增添了致富活力。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双城区完成民生微项目25个 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阳回应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儿时发生言语争执2021/09/01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