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版照片:上图为2013年2月2日,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六库镇双米地村辣子咪村民小组,一名傈僳族男子带着自行车溜索过怒江(新华社记者蔺以光摄);下图为2016年9月9日拍摄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双向六车道大型公路跨江桥梁——通达桥(新华社记者胡超摄)。新华社发
确保措施精准落地,尽快啃下“硬骨头”
一个人不掉队,一个民族不能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绝对贫困,已不到3年时间。攻克深度贫困,正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中之重。
目前,“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达14.6%,有1.6万个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超过20%,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政策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关键是要抓好落实,确保每一项措施精准落地,尽快提高精准脱贫效益。”刘永富说,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获得感。
为确保脱贫进度和质量,让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国务院扶贫办确定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并将今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确保脱贫攻坚成效。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只要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现行有效做法,脱贫攻坚这场历史性决战就一定能够如期打赢。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双城区完成民生微项目25个 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阳回应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儿时发生言语争执2021/09/01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