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中国梦·践行者】伶仃洋上的"父子兵":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上 做农民工也很自豪
2018-10-26 17:58:00 来源:大洋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拍张好看的照片给妹妹”

  来珠海后,何飞翔才发觉其实跟着父亲干也挺好,父亲手把手地教,由于以前学过汽车修理,电路图一看就懂,何飞翔上手很快。

  岛隧项目部总经办的宣传干部李正林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回忆说,那次正碰到一家电视台随船采访的记者来拍摄外景。何飞翔一直盯着记者看,突然问李正林:“叔叔,他们是中央电视台的吗?这里的施工现场我老家的人能看到吗?我妹妹可想看看我们啦,电视里能看到我们吗?”

  “那样想妹妹,来,我给你拍一张照片,寄给你妹妹,怎么样?”李正林准备拍下这一家人忙碌的身影时,小伙子害羞地飞快躲开了。“今天穿得这么脏,不好看,下次穿漂亮点,你再帮我照张好看的寄给妹妹”。

  像何飞翔一样,不少大桥建设者一到工地上,经常一两年不回一次家,家人一旦从电视上看到报道港珠澳大桥施工的场景,总要打个电话来问候一声,给他们鼓鼓劲。

  一次,妹妹给何飞翔电话,说她从电视里看到了港珠澳大桥沉管海上浮运现场的报道,就好想看到哥哥和父亲的身影,“那一会,就想着给妹妹拍个视频,虽然干活有点累,但想想自己参与了这么牛的工程,就感觉有些幸福”。何飞翔说,他觉得跟着老爸一起是来对了。

  老皮在做工作笔记

  坚守荒岛的“父子兵”

  港珠澳大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无论是一线工程师,还是工地上普通工人,面临的压力都数倍于普通工程,加上长期外海孤岛作业,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也有工人执着地坚守到最后,一待就是几年。皮天祥就是这样的一位,跟他一起留下来的还有他的儿子皮辉。

  50多岁的皮天祥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预制厂混凝土班班长,是资深的混凝土振捣工人,工友亲切地称他“老皮”。

  从2011年沉管预制厂在牛头岛上初建开始,他就一直参与其中。2013年,儿子皮辉被他带上了岛。老皮从没有缺席过二号生产线的混凝土浇筑,每一节沉管浇筑持续35个小时以上,采用一次性全断面浇筑,振捣时长控制很重要。大多时候振捣工人一站就是一天,很多年轻的小伙子都受不了,更何况50多岁的老皮。但老皮从不叫苦叫累,站一天双腿发麻、膝盖生疼,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有的人劝我放弃,这个工作岗位太辛苦了。但看到我打出来的混凝土,躺在海底40多米深都不漏水,想到这个,我就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老皮说。

  在父亲的带领下,儿子皮辉很快掌握了振捣技巧,成为一名熟练的振捣工。皮辉说,他是第一次在一个地方待那么久,之所以能够坚守下来,一方面是受父亲的影响;另一方面,做这个工程有成就感,“别人问我在哪里干,我说在建港珠澳大桥,他们都高看我一眼”。

  老皮告诉自己班里的兄弟,“作为建筑工,这是人生中难得一次的辉煌工程,要珍惜”。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对国家和世界桥梁史的意义时,老皮更是要求儿子和班组其他兄弟要全心全力地工作,以最好的状态做好每次混凝土浇筑。

  2016年底,最后一节沉管预制完成,老皮父子晚上高兴地对饮了几杯。“这么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但回头看,所有辛苦和付出都是甜的”,老皮对儿子说。儿子皮辉说,作为一名农民工,工程结束了,他也就离开珠海。但是再苦,对于港珠澳大桥还是非常留恋,“等它通车后,我还是想回来走走,最好能有机会经过港珠澳大桥,去香港玩一次”。

  黄青洲一家两代三人在荒岛上奋斗多年

责任编辑:焦志明
【专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