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右玉人在风沙中呐喊。
1978年,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开始建设,右玉的植树造林迎来大跨越——由过去的不到40万亩,几年工夫就猛增到120余万亩,成为全省人工造林最多的县。
改革开放激活了人们治沙的创造力。通过个人承包等新机制,右玉的小流域治理有了新活力。1983年,3900户农民承包了1987条小流域,通过种植经济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双丰收”。
沙魔不再是右玉人的梦魇。全县林木绿化率从1976年的12.66%增至2017年的54%,在黄土高原上树起一道绿色丰碑。
把右玉的缩影放到整个东北、华北和西北,可以看到,40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折算成5公里宽的防护林带,能绕地球赤道一圈半!
被称为“绿色长城”的三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重大生态建设项目,涌现出王有德、石光银、殷玉珍等闪耀着璀璨光辉的绿化模范。
那一年,也是中国环保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1978年宪法首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奠定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基础。
缺林少绿,是中国当时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
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12日设为植树节。从此至今,中国持续开展了一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
40年间,中国经济列车高速飞奔、城镇不断扩张,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带来沉重的环境代价——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自然资源趋于枯竭。
许多无锡人至今忘不了2007年那个夏天。碧波荡漾的太湖水暴发蓝藻,自来水受污染,矿泉水被抢购一空。
生态警钟敲响——
中国经济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资源环境压力并未缓解。垃圾围城、酸雨频频、“十面霾伏”……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项目实体提供服务 通河县全力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投产2021/08/29
- 赵薇作品被多平台除名2021/08/27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