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春节期间,正是旅游、餐饮、文化演出、出行服务等行业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这些行业也正在不断开拓新业态、新模式、新玩法,深入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从而为人们的节日生活增光添彩,点燃消费激情——

西安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游人如织(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十城市居民青睐旅游过大年
“年味”活动引来游客
对很多人来说,出门过大年已不是新鲜事。正月初三,上海市民刘涛带着一家老小6口人来到南京逛夫子庙。“平时我们工作忙,过年更不忍心再辛苦爸妈,趁着假期陪家人出来转转,老人孩子都开心。”刘涛说。
春节期间,像刘涛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驴妈妈旅游网2月10日发布的《猪年春节出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出游高峰时间从除夕到初三,“两天一晚”“三天两晚”这类短途周边游特别火热。其中,3人以上订单占周边游七成以上。
与此同时,提前“开溜”和抓住“尾巴”错峰游的人次同比上涨了13%;从客源地来看,上海、杭州、广州、北京、南京、苏州、厦门、成都、武汉、重庆等十座城市的居民更喜欢在旅途中过大年。
今年春节期间,除了常规内容外,各地景区也纷纷举办特色“年味”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来体验春节民俗。比如,北京故宫“紫禁城里过大年”、浙江横店《延禧攻略》春节庙会、江西关西客家围屋群古村落景区货郎担节等。其中,“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开展以来,日均参观人数超过2万人次,春节7天假期门票更是早早就被预订一空。
从消费价格来看,由于春节酒店、机票价格高涨,家庭出游更追求“享受”,春节国内长线游热销产品平均客价相比往年都有一定幅度上涨。不过,含有中高档度假酒店、IP乐园及温泉酒店、特色民宿等线路的旅游产品,因其品质好、时尚且具有亲子元素,即便价格高昂也仍然是“一房难求”。部分旅行社也在新业态上加大了布局,如驴妈妈旅游网推出的“先游后付”产品,游客可以先出游,归来后再付款,降低了综合费用成本;针对吃住行游购娱发生不符合标准的现象,还可享受专属赔付。
驴妈妈品牌部负责人李秋妍表示,出游高频化、对精神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重视,都促使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不断创新。以“紫禁城里过大年”为代表的景区,与之前的文化旅游产品不同,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拓展体验式、沉浸式场景,类似的产品将成为景区转型重要方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吉蕾蕾)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经开区、平房区发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项清单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万多张多米诺牌再现38个夺金时刻2021/08/10
- 32支球队参与北京首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决赛阶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