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青年工匠”蔡帆:我只是航天事业中一枚普通的螺丝钉
2020-06-02 14:37:46 来源:央广网  作者:

  铆着劲拼命干:“大国工匠”是我奋斗的目标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7103厂是我国唯一的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单位。55年来工厂先后研制生产了长征系列、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所需的一系列液体火箭发动机,特别是近年来圆满完成了以“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舟系列等为代表的各项宇航发射任务。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

  作为国家液体动力的主力军,该厂承担着航天强国的使命与责任,任重道远。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像蔡帆一样的“青年工匠”对航天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热爱。14年来,他在努力让自己成为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岗位人才的路上从未停歇。

  蔡帆在加工发动机核心零件(央广网记者舒隆焕摄)

  记者走进25车间机加厂房看到,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提及蔡帆,同事们都说他是厂里发动机核心零件加工的“专家”;他加工交付的零件,一直保持着100%的合格率;他解决了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等多项精密加工技术难题,已成为多种新型号发动机关键技术加工攻关的带头人。

  然而,最让蔡帆痴迷的还是这份事业。正如他所说:“我日常和机床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都要多得多。”也是“十年如一日”地积累、沉淀和创新,让他成为行业里的“青年工匠”。时间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是效率、100%的合格率,因为航天事业讲求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30岁出头的蔡帆,敢于摸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快、巧、精、好”的加工技艺。他能结合产品特点,设计专用的刀具、夹具,采用独特的加工方法,解决了诸多生产难题。

  “让我比较有成就感的还是‘八通’零件加工方法的创新。”

  2011年,蔡帆发现加工“八通”零件的弊端,在师傅杨峰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他大胆创新,改变传统加工方法,自己设计刀具和工装,利用四轴加工中心以铣代车一次性加工六个外螺纹和内型。不但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生产效率也成倍提高。《八通加工方法的改进》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小成果二等奖(六院技术成果一等奖),此方法已在工厂全面推广应用,一年可节约近百万元。

  探月工程发动机某推力装置零件空间相交孔的加工是个技术难题,蔡帆成功解决空间相交孔加工技术难题,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99%;他成功在“探月工程”系列发动机零件加工设备上完成了直径0.08毫米,深度0.7毫米、空间位置精度0.02毫米的零件加工;他与工艺人员运用三维建模和机床仿真加工技术,成功解决了某发动机壳体加工的难题……

  为了攻破难关,蔡帆吃、住在车间,铆着劲拼命干。他的成绩,师傅杨峰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更称得上是厂里名气显赫的岗位明星。这些年,他多次获得省级表彰、集团公司奖励、院级奖励、工厂奖励,不夸张地说,各级竞赛的奖项,他都力争第一。

  生活中,常有人称蔡帆和同龄的同事为“大国工匠”,他却说:“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厂里的支持和培养,也得益于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决心,更要感谢这个好时代。老一辈航天人给我们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我作为航天新兵要接好这一棒,全力以赴,‘大国工匠’是我奋斗的目标。”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