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果,受访公众最突出的三个感受分别是:“改善了社会风气”、“净化了政治生态”、“改善了干群关系”
当问及“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成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时,调查显示,公众感受最强烈的三项分别为:“改善了社会风气”(71.7%)、“净化了政治生态”(68.0%)、“改善了干群关系”(57.5%)(参见图1)。

图1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党的历史表明,腐败是瓦解党的团结统一、瓦解党的战斗力的最大危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和动员令,以抓党性为根本,以抓党纪为保障,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驰而不息地巩固和深化反“四风”成果,形成抓作风的长效机制;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人民论坛课题组前期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参见人民论坛课题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实现程度如何?公众怎么看?》,《人民论坛》,2017年2月下,下同)。前次调查显示,“社会风气更加清朗,社会环境更加和谐”(65.70%)是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的最显著的深层次变化。同时,62.19%的受访公众表示“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56.43%的受访公众表示“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通过反腐败重塑党的执政形象,最核心的莫过于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度,提升公众对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的支持度,这也是反腐败斗争之所以成为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的根本原因。通过反腐败,可以清除党组织肌体上的腐败“毒瘤”,提升党执政和领导的社会认同度和心理支持度,从而进一步改善党与民众的关系。
反腐败斗争取得成绩的最关键因素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坚强领导核心的智慧、胆识、气魄”,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人民群众的由衷认同、鼎力支持”和“全党上下团结一心”
尽管各国国情和政治制度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共性问题,腐败并不是哪一个国家特有的问题,党的建设缺失和弱化也不是哪一个政党独有的现象。调查显示,64.9%的受访公众认为“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59.2%的受访公众认为“腐败根源在于权力滥用,而不在于国家政体”。各国执政党在面临这些问题时,有的束手无策、放任自流,最终失去政权;有的“改旗易帜”成为利益集团的附庸与代言人;有的虽锐意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偏差和挫折,黯然收场。
对于“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74.5%的受访公众认为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坚强领导核心的智慧、胆识、气魄”,排在第一位(参见图2)。这一结果与人民论坛课题组前期调查结果保持一致,前次调查显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坚强领导核心的智慧、胆识、气魄” (75.17%)是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能够形成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