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还显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以实际成效回应了“腐败问题只会越反越多”(53.1%)、“反腐会动摇党的执政基础”(41.9%)等错误论调。受访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阶段也是腐败多发期,加上我们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查处的腐败分子数量较多,这正说明我国反腐败斗争之有力、成效之卓著。但由于各类媒体对腐败案件的关注和报道越来越多,因而也可能给人以“腐败越反越多”的错觉。目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随着制度的笼子扎得越来越紧密,对权力的约束越来越严,对腐败的惩治越来越有力,贪官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腐败会逐渐减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38.1%的受访公众认为,“反腐成败与百姓生活改善关系不大”。受访专家表示,通过打击腐败,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障碍,让公众感受到反腐败带来的“获得感”,是推动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取得成效的工作重点。近几年来,处于结构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有人开始质疑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他们没有看到,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今天,中国经济还能保持中高速增长趋势,已经极其难得。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远超美国、日本,位居全球首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位居全球第一。
受访公众普遍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改变了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错误认识,包括:“退休即平安”、“法不责众”、“朝里有人好做官”、“选择性反腐”、“刑不上常委”等
当问及“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改变了哪些过去认为理所当然的错误认识”时,65.1%的受访公众选择了“退休即平安”,62.0%的受访公众选择了“法不责众,反腐也不敢搞出太大的动静”,60.4%的受访公众选择了“朝里有人好做官,倒下的都是没背景的”,57.3%的受访公众选择了“任何时候都是‘选择性反腐’,不可能一碗水端平”,57.1%的受访公众选择了“‘刑不上常委’,反腐有禁区”(参见图3)。

图3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实践,旗帜鲜明地向官场“潜规则”宣战,打破了诸多过去认为碰不得也不可能碰的“禁区”,反腐面前、党纪面前,再无任何“超越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特殊地带、特殊身份,这足以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对腐败、倡导廉洁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近八成的受访公众对未来的反腐败工作充满信心,受访公众普遍认为,“机关干部”和“基层党员”是今后一段时期反腐败的重点对象
当问及“您对未来更好开展反腐败工作信心如何”时,调查显示,79.0%的受访公众表示充满信心。当问及“今后一段时期,您更希望反腐重点针对哪些群体展开”时,“机关干部”(70.6%)和“基层党员”(65.6%)是公众最关注的两个群体。可见,相比于企业和科研领域,公众更关注党政机关的腐败问题。而当进一步问及“今后一段时间,您更希望解决哪些方面的腐败问题”时,“经济贪婪”(62.4%)、“生活腐化”(52.4%)、“作风专横” (43.2%)在众多选项中排在了前三位。
有专家指出,腐败之所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根源就是“公权私用、特权侵贪”。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急于求富,由此激发了强烈的利益驱动,可能会诱发某些握有权力的意志薄弱者铤而走险,通过各种途径侵吞、占有、攫取国家、集体乃至他人的财富,使腐败问题更加严重。调查显示,56.3%的受访公众希望下一阶段的反腐能够“为改革发展营造更加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