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力脱贫攻坚提高效率
今年2月份教育部发布《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到,2017年要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学校互联网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接入带宽10M以上的中小学比例达到70%,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达到80%,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学校比例达到60%。
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出国家加大教育信息化,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决心。
但是不是全国所有学校都实现了信息化设备和互联网全覆盖,就是全面实现“互联网+教育”呢?如何实施“互联网+教育”,助推脱贫攻坚,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共青团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腾表示,网络已经成为们目前青少年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重要的平台。她认为在进行帮扶或教育扶贫时,也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些科技手段和资源,“把我们的教育的均等化,把这些教育的资源充分的利用和对接起来。”
江苏大学副校长宋余庆认为,“说到底,教育精准扶贫就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从事在线教育的文都教育CEO冯小平则建议,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教育与教育之中,通过数据的精准支持,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地区的具体需求,以此来让效率变得更高。
湖北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表示,互联网教育在当前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形成了教育的另一种形态,对教育普及化、教育服务性、教育终身性等方面都能做很多贡献。”
对此周洪宇在互联网教育的立法方面提出建议,“加强和完善互联网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互联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在脱贫致富道路上更加主动、自信、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