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是不是阅读量超过10万或40万的网络文章都可以被认定?
浙大:不是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数量是现代互联网媒体区别于传统教育文化传播方式(纸质媒体)的根本特征。阅读量的评价指标是建立在内容品质和社会积极影响基础之上的,阅读量只是我们认定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基础性指标之一。满足《办法》所规定的条件后,根据本《办法》规定,还需组织学者专家进行认定。我们重申,我们将对任何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以及成果申报的学术不端行为予以严厉查处,秉守“零容忍”原则。
北青报:是不是被认定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就可以直接晋升职称?
浙大:此文件提出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方法,不是对已有评价方法的排斥、否定、替代,而仅仅是一种补充。浙江大学职称不仅严格,还包含多项要求,晋升需要经过规范的评审程序(例如,教师专业技术高级职务评审要经过以下程序:个人申报、单位审核、材料公示、述职测评及初选、同行专家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任职基本条件中,还包括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要求。
北青报:该《办法》出台是否符合大学管理的规定?
浙大:该《办法》的出台经过了长时间酝酿,听取了各方意见,尤其是人文社科学者和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学术评价方法及其原则,由大学自主确定并授权自辖管理部门公布,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此外,我们想说明的是,目前我们选择了部分媒体进入我们的评价体系,今后我们将视该《办法》实施进展及效果,对选择的媒体对象适时进行择优充实和动态调整。
北青报:浙大新规引发热议,学校最新的说明是因为面临较大压力吗?
浙大:此《办法》公布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影响和关注。发布最新说明的原因是有网友单拎出来一些字眼去歪曲、误解这个规定,比如10万+的阅读量、要求主流媒体转发等,其实阅读量只是考核的基础性指标之一,选择媒体的标准也主要是看影响力。在初步讨论阶段,我们曾经拿之前的一些学术成果去套用这个标准,其实有满足条件的文化成果很少。
北青报:《办法》实施以来,有师生提交此类论文吗?具体的考核标准是什么?
浙大: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在每年6月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认定,师生集中提交时间应该在明年6月份。目前还没有详细的考核标准,也没有确定具体的考核人员。(记者张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