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地方新闻
搜 索
产业扶贫的“绥德实践”
2017-10-06 16:12:1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哲浩 杨永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砥砺奋进的五年·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在行动】

  在国家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战略布局中,作为国家吕梁地区特困片区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旅游产业扶贫重点县,民歌《三十里铺》的故乡——陕北绥德,如何发力、破局?

  “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依托”,这是绥德给出的答案。为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近年来,绥德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负总责,常务副县长分管扶贫的领导机制,实行脱贫攻坚“周调度、月推进、半年考评”制度,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的有序推进,形成了全县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2016年,绥德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选为“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

  “一地生四金”

  “机制在于探索,模式在于创新。只有因地制宜选对产业,才能种下‘福根’,栽下‘摇钱树’。”绥德县委书记李永奇的话掷地有声。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绥德立足实际,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的坚实支撑,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核桃、红枣、芝麻蜜香瓜、养殖、文化旅游、特色小吃为主的本地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同时,为了实现长期稳定脱贫,县里还以产业促创业和就业,推动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了长效机制。

  崔家湾镇绿源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家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企业。去年以来,园区与所在地崔家湾镇赵家洼、张山等村子的贫困户实行产业结对帮扶,按照“政府补贴、贫困户认领、公司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则,打造“六借六还”“两优先”和“一机制”的帮扶模式。

  张山村贫困户张少尉,正是靠着“六借六还”中的“借鸡还蛋(鸡)”模式有了稳定收入——这一模式是由绿源生态产业园区对贫困户养殖蛋鸡、肉鸡,按照仔鸡的成本,政府产业补贴一部分,其余由园区垫支,园区统一向贫困户免费配送鸡苗,签订养殖收购协议,鸡蛋、土公鸡由园区以保护价回收,养殖期满退还园区垫付的本金。园区还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统一给养殖户购买保险。

  据绿源生态产业园区负责人刘治国介绍,“六借六还”围绕六个产业帮扶,除了“借鸡还蛋(鸡)”外,还有“借布还物”“借仔还猪(肉)”“借苗还果”“借树还果”“借地还林”。“两优先”就是优先安排贫困户进公司务工,优先安排贫困户接待来园区写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学生,由公司确定指导价格,贫困户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一机制”就是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将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企业“分现金”,实现“一地生四金”。

  绥德县政府扶贫办主任刘树雄介绍,绿源的帮扶模式,只是绥德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绥德县各级各类扶贫单位咬定“扶贫”“脱贫”不放松,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具有长效机制的产业帮扶模式,受到贫困户、企业和党委政府认可。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雪

【专题】砥砺奋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