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1
往返9次穿越“生死线”救游客
导游“锤子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生死有命,怕锤子。”跑出那个地动山摇的夜晚,导游张立狠狠说道。他和另一个导游李文华的命运,正是在地震的瞬间,被连在一起。
同是往返于九黄线上的导游,8月8日晚,带着旅行团,他们乘坐的旅游大巴都被地震逼停在神仙池路口附近。碎石如雨落下,整座山仿若被激怒的巨人,发出轰隆隆的沉闷巨响。
于是,此前素不相识的两人,在灾难降临的夜晚,成为最默契的搭档。
不足千米的路程,彼时艰险遍布。前方道路被垮下的石头和大树拦得严严实实,两位导游只得徒手扳断拇指粗的树枝,从密密麻麻的枝桠中,硬扒出一条生路。团里面有老有小,有伤员,所有人被集中起来,相互扶持,依次爬过每一个艰险的点位。一路上,飞石沙尘不断,让人胆战心惊,两位导游在前面探路,观察无虞后,再让游客火速跑过。
终于,两个旅行团的游客一个不少地被带出危险区。
“继续救人!”商量后,张立和李文华一次次折返,一次次努力,将伤员和被困群众带出。遇到走不动的,就背、就抬;碰到哭泣的,安慰、劝解。
那个夜晚,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成都后,两位导游竭力不让家人知道自己在地震中的经历,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就是把客人都带出来了。”其实,震后一周,李文华都没有平复心情,“怕听到响声”。由于九寨沟景区暂停接待游客,李文华去了趟峨眉山,平时就待在成都。
也正是因为在那个夜晚的携手相助,李文华和张立成为朋友,他们被网友戏称为“锤子兄弟”。今年10月,他们同时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9月中国好人榜。对此,张立很平静,他说,在地震中,没有一个导游落下自己的团,在九寨沟里的导游们,带着数万游客有序转移和救援。彼时,一面导游旗就是游客的希望。
百天过去了,张立想借此机会调整一下工作方向。
如今,李文华重新开始带团,往返于成都和泸沽湖的他,依然将自己在九寨沟景区前的照片,作为朋友圈封面。这个曾在九黄线上奔波了3年的年轻导游,盼望着能重新用看似不经心,实则掩藏不住骄傲的语气,再次对着游客感叹:“才到芦苇海你们就觉得美上天啦,九寨沟前面的美景更多呢。”
人物2
民宿老板泽旺佐:
等到九寨沟开放我的客人还会回来
在九寨沟漳扎村碰到泽旺佐时,她正抱着一捆木柴,站在格萨尔酒店外打望。这个以木质结构为主的民宿,屋檐下挂满了灯笼。“你们是要住店?”如果不是她的自我介绍,没人能猜出,这位衣服和脸上沾满灰尘的大婶,是两间民宿的主人。
今年正好50岁的泽旺佐是土生土长的九寨沟人,为了不亏待自己的三个孩子,她卖过手工布包和串珠,制作过衣服。打拼数十载,最终开出两家大型精品民宿,客房数量超过160间。
震后百天,她家的民宿正在翻修和加固。直到现在,泽旺佐还会接到游客的订房电话。那些千里之外的声音,让她感到温暖,“他们说等酒店开业了,还要回来给我扎起!”
加固重建
“必须把质量弄好”
走进格萨尔酒店,院子里堆满建渣,房屋顶上刚浇灌完混凝土。秋千、高脚凳、小帐篷等堆在一角,依稀可辨这里曾经人来人往的热闹。“以前生意好得很哦,过年那几天都是满客。”提起酒店,泽旺佐来了劲。
泽旺佐喜欢夏天,那是传统意义上九寨沟的旅游旺季,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互联网,预定她家的民宿。夜晚,客人们聚在一起喝酒吹风,院子里燃起篝火,泽旺佐会穿起藏服教大家跳舞。
地震发生时,大家就聚在院子里聊天,“客房里一个人都没有,简直是万幸”。
那晚,泽旺佐也吓坏了。她甚至来不及思考,组织起客人就往河边撤,并不忘让员工带上所有棉被。送走游客后,她又一一清理出旅客落下的行李,自费邮寄给他们。
一个月前,泽旺佐从安置点搬回来,请来装修师傅,开始为酒店加固。除了为工人们做饭,她还亲自加入施工,任凭灰尘沾满全身。“做旅游可马虎不得,等到九寨沟开放,我的客人还会回来,所以必须要把质量弄好。”她说。
小学文化女商人
开出两家大型民宿
在漳扎村,泽旺佐是个传奇。只有小学文化的她,不仅是村里的第一个女商人,还开了两家大型民宿,客房数量一度超过160间。
泽旺佐见证了过去几十年九寨沟的变迁,看着这颗深山中的明珠惊艳世界,也靠着这一方水土,挣下自己的一片天。
时间拨回到1993年,泽旺佐的丈夫当兵回来,彼时他们没有任何积蓄。为了养活三个孩子,泽旺佐和姐姐们开始缝制民族特色布包,再串些手串背到九寨沟景区内兜售,“那时管得不严,我们生意还可以。”
由于手工做得好,她开始谋划起给当地人做衣服。泽旺佐性格很好,为人豪爽,找她做衣服的人多了起来,“我会给他们建议颜色和款式,加入自己的设计。”
上世纪90年代初,九寨沟旅游刚刚兴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游客蜂拥而至。泽旺佐开始转型做旅游。她腾出两间房,简单装修,开起小宾馆来。
“我的客源很多,自己的房间不够,就介绍给亲戚。”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两间房变成了两间民宿。“我们这代人呀,亏就亏在没文化。我这么拼,就是不想亏待孩子。”转眼间,泽旺佐的三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其中一个儿子还留学美国。
谋划开餐馆
让老员工回来上班
今年初,由于民宿生意好,泽旺佐斥资千万对其中一家民宿进行翻修。“总共四层楼高,我还加装电梯。”让她没想到的是,翻修还未结束,地震突然到来。
“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由于投资巨大,且现金流断裂,泽旺佐欠下600余万元债务。比起欠债,她更着急的,是跟了自己10余年的员工就此失业。想起他们,泽旺佐心里有愧,“我们就像一家人样,现在我也发不出来工资,他们只好回老家了”。
每天,她都会接到员工打来的电话,除了相互鼓励,电话那头总会说上一句,“姐,酒店开业时喊我哦!”
“以前,我一年四季都没闲过,每天都在往前冲,现在突然闲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经过反复思考,泽旺佐决定做点什么,“还是要找活干,不能苦了老员工”。她计划着,在此前翻修的酒店楼下开一间餐馆,这样部分员工还能回来上班,“反正又不要门面费,挣的钱就可以发工资,我还能还点账。”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多部门联动 道外区再拆4.4万余平方米河湖“四乱”2021/09/09
- 网友爆料oner组合岳岳骗p:希望大家追正经明星2021/09/02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