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15日,上海。
一群人从静安寺路51号楼房中走了出来。
大部分是青年人,有说有笑者不少,也有一些人眼圈微红。还有些年长的先生,不时对身边的青年嘱咐些什么。
他们都是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成员。大家刚刚结束了欢送会。很快,八十多名青年即将踏上赴法留学之路。众人依依惜别,在楼外照了一张大合影。

据考证,毛泽东参加了这次欢送会,并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众所周知,毛泽东从未出国留学。那么,他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开眼看世界
毛泽东为给湖南籍留学生送行而来。
事实上,还不止是送行。
毛泽东与其中许多湖南籍留学生有极深的渊源。
十月革命后,毛泽东、蔡和森等在1918年4月发起了“新民学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个影响极大的革命团体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
从北大杨昌济教授处得知有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后,毛泽东等认为,通过留法,可以直接研究西欧工运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是个好机会。于是,毛泽东、蔡和森等积极组织,为众多湖南青年留法进行准备。当年8月,毛泽东毅然率领20多位湘籍学生赴京。到京后,这位“领队”忙着为同学们联系解决住宿、学习及赴法经费等问题。
可以说,诸多湖南同学得以顺利留法,离不开“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等的帮助。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蔡和森等人组织协调之余,自己也选择了出国留学。而手握经费、多方奔走的毛泽东,为何没有出国留学去呢?
殊途而同归
当年,毛泽东认为:“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另一方面,新民学会发起人中,蔡和森、萧子升等都选择了出国留学。两人都认为毛泽东是留在国内的最佳人选。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吾辈须有一二人驻此,自以兄在此间为最好”;萧子升也觉得毛泽东靠谱,认为“去法国的人需要有个可靠的人在北京联络”。
第三,毛泽东支持留学,但不主张都到法国一地去,应“散于世界各处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应该堆积在一处。”
第四,毛泽东牵挂他多病的母亲。其时毛母患病,由毛泽东两位舅父照料。毛泽东曾专门致信感谢,并计划“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后,拟接到省城治疗”。
由于多方面原因,毛泽东没有选择留学。但对于那些自己前前后后付出了诸多心血、帮助其走出国门寻找真理的潇湘子弟,他是寄予了深厚期望的。为此,慨然前来为同道壮行,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据统计,1919年至1920年间,20批次近2000名学生在寰球中国学生会的帮助下赴法留学。从他们中,走出了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富春、聂荣臻、李维汉等众多优秀的共产党人。

留法时周恩来在巴黎住所门前留影
- “冷资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双城区完成民生微项目25个 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成效2021/09/01
- 李阳回应前妻家暴指控:教育女儿时发生言语争执2021/09/01
- 奥运冠军张雨霏:隔离期间能打游戏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