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万象
搜 索
档案君|“西行漫记”:求真理 救中国
2018-06-29 15:47:2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1924年初,为适应国内实现国共合作新的革命形势要求,旅欧党、团组织决定联合创办机关刊物《赤光》半月刊,《少年》停刊。

  《赤光》杂志

  说起《赤光》,还有段关于邓小平的有趣典故。话说邓小平曾经是《赤光》编辑部最年轻的成员,他刻写的字黑大、工整又隽秀,力透纸背,印刷清晰,装订简雅,众人对此赞不绝口。那时候“小邓”常常左手捏着面包,右手操作印刷,获得了个“油印博士”的称号。

  邓小平在施耐德工厂的雇佣登记卡。上面是邓小平学名“邓希贤”的音译。工卡现存施耐德工厂资料室

  每逢周末,周恩来等还到近郊的大学区、工厂区、华工区和勤工俭学学生集中地的小咖啡馆演说,揭露留学生中那些猖狂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反动分子的真面目,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引导旅欧学生争取认知马克思主义。

  陈延年、陈乔年二人是陈独秀的儿子。兄弟俩一度信仰无政府主义。1920年初,两人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还成了无政府主义的工余社成员。后来经过斗争实践,在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的热情帮助下,终于抛弃了无政府主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革命科学,参加了旅欧中国共青团和共产党。陈延年、陈乔年先后在1927年、1928年英勇就义。兄弟二人面对国民党反对派的屠刀,都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与坚贞的气节。

  这是一群开放、可爱的年轻人。他们睁开双眼看世界,他们寻求真理救中国,他们百川归海找组织,他们一腔热血卫信仰……

  当年追求民族解放,需要青年。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

  在党的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回顾一群年轻人千里追寻真理的历程,让人不禁感慨:在年轻的时候,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与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档案君)

  本文档案资料参考自“不忘初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陈列、国家博物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杨金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