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0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满怀感慨地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
如今,北京即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我国体育健儿已夺得262枚奥运金牌;全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7.2%,2019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东亚病夫”的帽子早已丢到九霄云外……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可以清晰发现,体育已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和外延。
2020年9月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从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夯实了体育强国之基。从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准确勾画出两大国家战略之间的清晰逻辑和实现路径。
健康是“1”,后面“0”越多,百姓幸福感就越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表示,体育运动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1年5月19日,一名参观者在上海举行的2021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体验一款智能魔镜运动辅助产品。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不断高涨的健身氛围也在推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2015至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15.9%,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9483亿元,增加值为11248亿元,GDP占比超过1%。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一度给近年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蒙上一层阴影,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需求却不可遏制。“十三五”以来,仅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产业政策就有3项,其他相关产业规划和涉及体育产业的政策文件也如雨后春笋,如今的体育产业,正如弦上之箭,要力争到2035年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综合国力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2020年9月7日,在陕西省平利老县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学生们在课后参加武术社团活动。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
软实力来自硬底气。从北京奥运会学习奥运标准,到北京冬奥会树立奥运标杆,中国体育人交出了中国方案;创建于江苏无锡的跆拳道大满贯赛事,直接带动世界跆拳道运动的竞赛规则改革,中国“IP”讲述出全新的中国故事……
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时,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关键历史节点上,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