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长江经济带,向青山绿水要发展
2018-08-13 13:33:1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参与长江经济带报道的采访团走进中联重科,实地了解企业的产品

  协调均衡补短板任重道远

  对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的探索,受访专家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当前仍面临挑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对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仍然不足;部分地方在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上尚缺乏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还有一些地区工作责任压得不实、环境监管执法不够严格、工作措施落实不够到位……

  比如,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出现“偏科”现象。东中部城市、省会城市在绿色生产等方面表现优异,但在绿色生态上则严重不足,西部城市和小城市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成长春认为,应对这些现实挑战,需要促进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三水共治”。从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等方面入手,依靠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

  同时,要推动区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绿色金融为杠杆,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完善复合多式联运交通系统,加快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长江经济带各地要以环境容量为标准,制定各地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真正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生态环境部西南督察局督察一处处长白平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总工、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编制技术专家组组长李天威进一步对本刊记者透露,目前,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正组织指导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分析流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面临的制约和挑战,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构建分区环境管控体系,为保护与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聚焦高质量发展,多位受访的基层干部和专家认为,长江经济带仍然存在不少需要弥补的短板。例如,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中低端产业比重过高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占较大比重,需要围绕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

  调研中,本刊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在筑牢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重庆市强化了绿色发展的考核激励,把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的绿色发展权重提高到30%以上,绿色发展考核力度持续加大;将绿色发展考核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对成效较好的通报表彰,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对存在问题的及时约谈,对整改不力的进行组织调整。(记者 王磊 王仁贵 曹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邱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