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国内  >  国内要闻
搜 索
这一年,教育向阳而行:“双减”成效已经显现
2021-12-27 08:5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樊未晨 叶雨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编者按

  2021年,是21世纪进入第三个10年的开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这一年总是不同寻常。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每一个人的期待。这一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教育界的年度“C位”,它正在改变着一个行业,也在重塑每一个家庭。在这之后,“依法带娃”家事变国事,体育在学校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校园也不例外。这一年,当狡猾的病毒进入校园,人们看到的是学校迅速的响应、年轻人的勇气与担当。生在Z时代,平视世界的一代迎来了“大思政”,一个又一个破防的瞬间,也是塑造强国一代的思政课。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心所向。

  这一年,国家制定了新的目标,要在“十四五”时期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小小的数字,是教育背后的巨大人口红利。作为另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正在突破社会的偏见和学历的“天花板”。“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燃灯校长”张桂梅用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一个人感动一个国家。

  2021年就要过去了。

  在围棋界,高手们都有“复盘”的习惯,其实,“复盘”就是一种反思。在反复推演过程中,高手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便调整和提高。教育在这个时刻也需要“复盘”,总结得与失,并找到变革的新起点。

  所有的改变都为了教育变成更好、更理想的样子:孩子们的身心能更加愉悦,老师们静心地研究教学,而高校中不断孕育着科学突破……

  ---------------

  年度“C位”

  “双减”成效已经显现

  如果给2021年的教育事件来个大合影的话,那么站在“C位”的一定得是“双减”。

  今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对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要严肃查处,7月24日这一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随后,多地的配套措施也纷纷落地,从作业到课堂、从学生到老师、从家庭到社会,席卷全国的一系列调整和改变迅速出现。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由来已久,“培训乱象”“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不仅是学生家长的心头之痛,也成了基础教育之痛。

  “双减”之后学生的负担减了吗?

  最显而易见的变化出现在学科类培训市场。

  12月底,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留下的培训机构一部分转为非营利性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不适合转非的将被进一步注销。

  学科类培训市场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外培训中解放了出来,他们有了周末和假期,那个被称为“剧场效应”的教育内卷链条正在断裂。

  同时,学生的校内作业负担也在减轻。

  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值得关注的是,“减”只是手段,而政策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厘清教育体系,强化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全国各地都在行动。比如,北京市正在大面积、大比例地推进干部教师的轮岗;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推行了“5+2”模式,即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

  “双减”撬动基础教育的整体变革正在成为现实。也是在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从生源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托管帮扶、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为“重振县中”给出了一揽子的顶层设计。

  教育生态正在净化,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双减”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正在构建。

  “平视一代”迎来大思政

  “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今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这样说。

  平视世界的一代是自信的一代。他们的自信源自祖国的强大,以及面对大变局、大考验时国家的淡定与从容。

  如何把平视世界的一代身上自带的自信转变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待破之题。

  10年前的北大女生宋玺在学校是多面手:校园歌手、电台主播、运动达人,但是她却觉得这一切“有些浮躁和无聊,缺少某种沉甸甸的价值和意义”。

  2015年,她走上了一条让自己“吃苦”的道路——走入军营。

  2016年年底,宋玺成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随中国海军编队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退役返校后,宋玺成为海军宣传员、北大兼职辅导员,她登上了学校的思政课讲台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宋玺入伍的2015年,全国有80万大学生报名参军;到了202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20万。

  正如宋玺所说:“训练时淌下的每滴汗水,海上漂泊时的每分寂寞,晕船的疲惫,受伤的痛楚,都有了宏大的意义。那就是个人成长依托民族命运,人生价值汇入时代洪流。”

  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而通过亲身经历这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不少老师都深切体会到,疫情防控既带来了挑战,更蕴含着机遇,更是一堂大思政课。

  “大思政课”之大,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